首页 / 诗词大家

鲍之芬

鲍之芬,字药缤,一字浣云,丹徒人。诸生鲍皋女,户部郎中之钟妹,徐某室。与姊之蕙、之兰并工吟咏。 ►共30篇诗文

博尔都

博尔都(1649—1708)清宗室,字问亭,号皋渔父。袭封三等辅国将军。后因故追削爵。与刘献廷、石涛交往。工诗画。有《问亭诗集》。 ►共24篇诗文

包何

包何,[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共16篇诗文

伯昏子

伯昏子,本名眭(suī)谦,男,1966年10月生,诗人,字卬菭,号由枿斋主人,江苏镇江人。作品有《由枿斋吟稿》、译诗《莪默绝句集译笺》(“鲁拜集”)等。2005年,与钱之江(莼客)、段小松(嘘堂)、秦鸿(军持)等出版诗词合集《春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与檀作文、徐晋如(胡马)、曾少立(Lizi)、高松(殊同)、陈骥(披云)在北京成立甘棠古典研习社,印行诗词合集《甘棠集》。 ►共15篇诗文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共185篇诗文

鲍寿孙

鲍寿孙,宋代官吏,字子寿,号云松,歙县(今属安徽)人。度宗咸淳三年(1267)领江东乡荐,时年十八。元至元、贞元间为宝庆州学教授。事见《桐江集》卷一《鲍子寿诗集序》、《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略》。今录诗五首。 ►共14篇诗文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共1043篇诗文

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共20篇诗文

白圻

白圻(1466—1517),明常州府武进人,字辅之。白昂子。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浙江布政司参议,奏免长兴县被灾农田赋额。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疏请革冗费冗食以平衡收支,颇切时宜。 ►共36篇诗文

毕仲游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共2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