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龄
朱鹤龄(1606—1683)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长孺,号愚庵。明诸生。入清,弃科举。学问长于说经,与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毛奇龄、万斯同等都有交往,与徐乾学亦相酬答,深得一时名流切磋之益。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诗经通义》、《读左日钞》等著作,又为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注,另有《愚庵小集》。
吾生本天植,廓然栖灵根。神明坐摇荡,遂与狂流奔。
风波得深警,万感寒心魂。贱贫生易达,寂寞吾道存。
庶几屏形累,出入无穷门。
径入荒畦僻,相携支许俦。院凉烟起翠,林净叶惊秋。
杞橘浮香细,葴莎向晚幽。绀园淹对久,萝月已如钩。
流云本无阴,日昏气随变。桂蠹非一朝,桃虫生隐患。
但见一叶秋,已知三阴晏。如何守蚩蚩,倚伏失前算。
天运忽已移,山花亦彫换。祸枢岂无因,徒令识者叹。
易填东海波,难铲太行险。太行方寸起,一步乃九坂。
锋矢日相寻,毒流及玄冕。柏梁随草根,瓜蔓终不剪。
往复见天心,杀机还自践。悠悠白马津,千载同愤懑。
熊貙不相啖,枭獍不自戕。人则甚于斯,生理安得长。
儒教发大冢,《阴符》蓄不祥。古圣贪所务,遂开后世殃。
伤物无独利,愚者乃争强。干戈终未已,劝君且后亡。
峡中亦有日,海外亦有槎。我生独崩迫,沈忧浩无涯。
出门愁满道,入室愁满家。芳兰骨不立,丛菊秋空花。
万物非可悦,百年谁见赊。如何违此性,役役随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