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堂藏书
千顷堂是福建晋江安平金墩黄氏十三世孙黄虞稷藏书处,故址在今南京白下国区马路街千顷堂金墩宅,前身系其父黄居中所建之千顷斋。
黄虞稷受父亲黄居中熏陶,从小刻苦向学,嗜书成癖。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十六岁入江宁郡学,博览群书,于典籍“问无不知,知无不举其精义”,被当地藏书家丁雄飞视为知已。
时值清兵大举南下,江南战乱频仍,许多名家珍藏版籍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号称藏书与天府埒的明朝诸藩之藏,更几无寸轴片纸留世。黄虞稷承继其父丰富藏书,千方百计慎守先世藏书,奇迹般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大儒钱谦益《黄氏千顷堂藏书记》感叹说:“岂非居福德之地,有神物呵护而能若是与?”
他慎守善增,广泛搜购他人流散市上的藏书,充实自己的珍藏。几年间,黄虞稷在其父黄居中千顷斋藏书六万余卷的基础上,增至八万多卷,并易名千顷斋为千顷堂,成为江南屈指可数的大藏书家之一。
当时名儒、藏书家钱谦益在纂辑《列朝诗集》时,曾向其借书,才“得尽阅本朝诗文之未见者”。钱氏见多识广,其绛云楼藏书被誉为东南文献之归,但他尚需借阅黄氏之书,可见千顷堂藏书之富、珍籍之多。藏书印有“晋江黄氏父子藏书印”、“温陵黄愈邰氏藏书印”等。
著名学者黄宗羲曾赠诗黄氏:
“秣陵焦氏外,千顷聚书多。石户楼千秘,宗人许再过。
从来耽怪牒,岂以易鸣珂。况说今加富,应知有鬼诃。”
黄虞稷拥有丰富的藏书,从不矜啬,公之同好,互相研究考订。他“常与江左诸名士约为经史会,以资流览,借阅者无虚日”。
他又和好友、藏书家丁雄飞等人建立“古欢社”,订立《古观社约》,和藏书家丁雄飞结为挚友,互相订有“古欢社约”,两家相距10余里,互定为约,每月13日他到丁雄飞处,25日丁雄飞到他处,相互质证,借书、抄书、校勘,要务有妨则预日辞。约会日不入他客,借书以半月为率,还书不得托人转致。以“尽一日之阴,探千古之秘”,传为书林美谈。
征刻唐宋秘本书目
为使当时历劫幸存的珍贵版本书籍得以广泛流传,黄虞稷还会同祥符藏书家周在浚,共同发起征刻唐宋秘本藏书。他们从各自家藏中精心挑选出唐、宋秘本96种,详加校订,编成《征刻唐宋秘本书目》一卷,刊刻发布,广泛征求有财力的有识之士刊印出版,希望以此带动海内藏书家,共出所藏珍本。
此一举动,得到许多学者的积极响应。朱彝尊、魏禧等五人联名发表《征刻唐宋秘本书启》,张芳还专就此事撰文,愿天下人共襄盛举。
不久,纳兰性德刊刻《通志堂经解》,首先收入黄虞稷和周在浚提供的经部书籍。其后,在官纂《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和私刊《知不足斋丛书》中,又陆续刊印《征刻唐宋秘本书目》中的绝大部分珍籍。
黄虞稷利用家藏的珍本,常与当时的名士学者论事校书,视野大开,学识益广。龚佳育是金陵藏书兼刻书的名家,黄虞稷在他府中立馆,一面教其子弟,一面为其校书。龚氏刊行的《授经图》、《春秋纂例》诸书,大都经黄虞稷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