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四年(1824年)闰七月十五日,韩崶到达马兰峪,住在马兰峪石城北真武庙的东院。这里有茅屋三间,枕着城,面对着山,林木很多,气势旺盛,让他感到又清新又空旷,郁闷之气立刻消解了不少。
第二天,他瞻仰了住处西边的真武阁、关帝庙、城隍庙。真武阁,正殿三间,供奉真武帝;又西偏三间,供奉关帝像,是从一个陵地移奉过来的;再往西是城隍庙。韩崶看到神像光明显赫,高大严正,就像活的一样。瞻仰中,当地的道士们对他说,有关神的灵感相应的事,这里发生了很多很多。又指着庭前的四株老柏、一株神槐和庙前的一盘古磨说,这些都不知道有几百年了,世上很少见。
此庙枕着城楼,楼上有钟报时,钟上刻着"明嘉靖四十年铸"。老栢、神槐、古磨、铸钟四样奇物,扩大了韩崶的见闻,他因此创作了《四君咏》诗,记述这优美的景象。后来,他的好朋友、先后任马兰镇总兵官、江苏布政使等重要职务的继昌,还高兴地给他写了和诗。继昌系正白旗满洲庚辰科举人,道光三年九月初三日赏候补三品卿,二品顶带。由广西布政使司署巡抚,任内十忧回京。道光三年九月奉旨署理马兰镇总兵兼东陵总管内务府大臣。道光五年三月补授江苏布政司。
回顾此庙的历史,韩崶知道是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副总兵,太原张日福移建到这个地方的。自那以后,虽然偶尔有所修葺,但是经过的年代久远,正殿抱厦、山门、墙壁等多半倾斜毁坏,风雨侵蚀,再不修将会废弃。于是,韩崶私下产生了修葺此庙的念头。
经过一番努力,两个月之后,重修工程开工,但不久因地冻而停工,韩崶暂时回家休息。次年二月,大地回春,韩崶又进庙来看,此庙道士一诚立刻趋前给他行礼,告诉说“住持有志修庙很久了。自你走后便向本地绅士、商人、农户募捐,也有自动捐献的。无奈马兰峪这个地方地不肥沃,又赶上前年歉收,各家存粮、存款都很少,仅募到600缗,办不了事。内务府郎中庆玉,好礼向善,有股侠客的豪爽劲,如果能得到他的承诺、赞助,那事没有不成功的。”
第二天正好庆玉来了,韩崶跟他一说,庆玉果然非常高兴,慷慨地把这座庙的修复当成自己的责任。接着他又跟常驻马兰峪的贝勒奕亨说了,跟自己的好友、马兰镇前总兵官继昌说及这件事,他们也都愿意捐出薪俸来帮助。庆玉的朋友、印务章京富勒欢在整理物料、估算工程、管理账目等方面,也提供了很大帮助。施工中,他严格要求工匠按照规制改作,看材料腐朽的,换了它,能用的仍将就用。道士一诚也跟着众人抬筐、刨土,不怕劳苦。道光五年(1825年)三月二十五日开工,六月十五日就落成了,只用了80天。新修的真武阁,屋顶高大华美,焕然一新。韩崶选了吉日祭神,官吏、绅士、很多百姓都来观礼,欢腾雀跃这项工程。
韩崶计算了一下,这项工程,花钱总计1200缗有零,真是事半功倍、志坚事成。韩崶认为,这实在是庆玉慷慨、富勒欢往来督促等大家的努力,才完成的。道士一诚一心一意,毫不松懈,能感化百姓的心,才结成了这样的善果,他的功劳也不能埋没。那些零星捐助的众人姓名,就列在碑的背面,来记载共同的向善之举。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新近发现的真武庙建筑构件残件上面的文字显示,韩崶重修真武庙,是用了为道光皇帝修建陵寝的材料的。
韩崶崇拜祭祀真武,认为湖北武当山最为著名,地处在名山大川,四面八方的商人争着去。像马兰峪这样边塞狭小的地区,百姓稀少。庙建在什么年代,地方志都没有记录。即使是前明张公移建碑记内,也没有详细说出原庙始建在什么地方,可见名气不大。
同时,他又以为,马兰峪隶属于右北平,地处京东北300华里,属于真武帝北极的位置。况且,有很多陵寝在这里,现在又在离庙五里地左右的宝华峪为当今圣上建万年吉地,因此,这里又是个可以崇尚的地方。
由此,他又想到此前刚刚发生的因故被贬的灾祸时,家人们为他代求关帝灵签,灵签有“北山门外好安居”的偈语。今天他来到这个地方,正好在北帝庙殿宇下,能在这里平安居住,免于去远处守边,好象冥界中也有定数,神灵在暗中保佑着他。果然,第二年,韩崶又被朝廷任用为刑部侍郎,只是,不久后,他“因病乞归”,于道光十四年辞世。
心存感恩之心,韩崶在人生的低潮时期,不灰心,不放弃,不倦怠,尽力做着力所能及的好事,这就是古往今来所有有识之士的追求。只是,刻有韩崶文章《重修真武阁记》的石碑,至今无从寻找,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