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旦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北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后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简介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
胡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吕状元后,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入值史馆。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胡旦家境贫困,死去无钱安葬,只得停棺房内,胡旦生前一好友上报朝廷,朝廷遂赐钱二十万,使胡旦入土为安。
最自信的状元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遵旨荐寇准
真宗时拜吏部侍郎,后以病请辞,遵旨荐寇准以代已职。
状元试卷
胡旦以自己的卓越才干,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戊寅科高中状元及第。几个月后,他满面春风衣锦还乡。数年前,为崇尚圣德,浙江富阳地方的文武举子和秀才们进行了集资和捐助。兴建了一座“两圣词” 。在这座祠的正殿上,供奉了孔夫子和关云长的座像。两侧的立柱上准备写一副抱柱对联。可是上面写些什么呢?这些书生和武举人便发生了争论。文人认为上联应写孔夫子,下联写关云长。武举则认为上联应写关云长,下联才写孔夫子。究竟把谁放在前面呢?大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争我吵,各不相让。
就在这时,坐在靠边的一位中年秀才开口了:“诸位,大家这样争来吵去的,就是十天半月也争不出名堂来。听说山东才子胡旦中状元后衣锦还乡,我看请他来写最合适。”对胡旦的才学,大家是了解的,也是很佩服的。因此,这写抱对的人就这么定了。于是,造两圣祠的发起人赶忙修书一封,又派人乘船去山东接胡旦。浙江富阳到山东滨州相距千里。当人们找到胡旦并向他说明来意以后,胡旦也不推辞,便随船回浙江。进入富春江后,刮起了顺风,船工便不适时机地扯起了风帆,船便飞快地溯江流而上。
船上的文人听到潺潺的水声,便情不自禁地拨弄起丝竹、吹起笙箫来。一时,江面上飘起悠扬的乐曲声。这时,胡旦站在船头上。他听着悠场的乐曲,看着前面有一只遥橹的小船,渐渐被扯着风帆的船赶上了,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了起来:
逆水行舟,橹速(鲁肃)不好帆快(樊哙);迎风奏乐,笛清(狄青)怎比萧和(萧何)。 接着,聪明的胡旦又把话题引到“两圣祠”正殿两侧的抱柱对联上,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橹和帆都是行舟工具,但各有各的用处,缺少那一样都会给行舟带来不便。而笛声清而厉,箫声脆而远。依声入谱,方成悦耳之声。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原诸公深察这个意思。”大家一听,觉得胡旦说得在理,脸上都露出惭愧之色。打这以后,这些文人和武举子就不再为写抱对这事争吵了。再说胡旦一到富阳,便记他们陪同前往两圣祠。他先看了看正殿供奉的两圣,再看了看两侧的两根立柱,当即吩咐拿上纸笔。略一思索,便写下了这么一副抱对:
孔夫子,关夫子,圣德威灵同传百世;著春秋,看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这副抱对写得好,好就好在把两个圣人的业绩,不分先后地包含了进去。 那些文人武举纷纷围上去一看,细细品味了一会儿,不由异口同声地赞道:“写得好极了,不愧为当今的高才!佩服,佩服!”
该故事只能是故事了,太宗时期的胡旦又怎么能知道仁宗时期的狄青!
玉壶清话
胡大监旦知明州,道出维扬,时同年董俨知扬州,遇之特欢,截篙投橹以留之。一日,延入后馆,出姬侍列肴餗,其宴豆皆上方贵器。饮酣,胡谓董曰:“敝舟亦有衰鬟二三,容止玩饰,不侔同年之家,人生会合难得,或不弃,来日能枉驾敝舟数杯可乎?”董感其意,大喜。徐又曰:“上品珍器,贫家平生未识,可略假舟间以夸示荆钗,得否?”董笑曰:“状元兄见外之甚也。”亟命涤濯,以巨奁尽贮之,令送于舟。明日五鼓,张帆乘风,瞥然不告而行,不旬至杭州。薛大谏亦榜下性生也,首问胡曰:“过维扬见董同年否?”胡曰:“见。”又曰:“董望之材器英迈,奇男子也,然止是贪。”一日尊前,胡谓薛曰:“聊假二千缗,创立鉴湖别墅,鄞麾才罢,便当谢病。一扁舟钓于越溪,岂能随蜗蝇竞吻角乎?”薛不得已赠白金三百星,聊为钓溪一醉。胡顣颔领之,不为少谢。
渑水燕谈录
胡秘监学冠一时,而轻躁喜况人。其在西掖也,尝草江仲甫诰云:“归马华山之阳,朕虽无愧,放牛桃林之野,汝实有功。”江小字芒儿,俚语以牧童为芒儿。又尝行巨珰诰词云:“以尔久淹禁署,克慎行藏。”由是诸竖切齿。范应辰为大理评事,旦画一布袋,内藏一丐者以遗之,题曰:“袋里贫士。”
胡秘监旦自知制诰落职,通判襄州时,谢学士泌知州事,尝因过厅饮酒,胡面赤发色,谢戏曰:“舍人面色如衫色。”胡应声曰:“学士心头似幞头。”胡时衣绯。事实类苑
谢泌戏胡旦饮酒面赤曰:“舍人面色如衫。”笔谈
夏英公镇襄阳,遇大赦,赐酺宴。诏有致仕高年,各赐束帛。时胡旦瞽废在襄,英公依诏旨选精缣十匹赠之。胡得缣以手扪之,笑曰:“寄语舍人,何寡闻至此?奉还五匹,请检韩诗外传及服虔、贾谊诸儒所解束帛戋戋贲于邱园之义,自可见证。”英公检之,果见三代束帛束脩之制,若束脩则十挺三脯,其实一束也;若束帛则卷其帛,屈为二端,五匹遂见十端,表王者屈折于隐沦之道也。夏亦少沮。湘山野录 靖按贾谊谊字似误。
英公镇襄阳时,胡秘监旦丧明居襄,性多狷躁,讥毁郡政。英公昔尝师焉,至贵达,尚以青衿待之。一日谓英公曰:“读书乎?”曰:“郡事鲜暇,但时为绝句。”胡曰:“试诵之。”英公曰:“近有燕雀诗曰:燕雀纷纷出乱麻,汉江西畔使君家,空堂自恨无金弹,任尔啾啾到日斜。”胡颇觉,因少戢。
杨庶几孜言,胡秘监退居襄阳,镵大砚以著汉春秋。书成,瘗其砚。每闻大臣名士卒,必作传以纪其善恶。然世不传。——《春明退朝录》
胡大监丧明岁久,忽襄阳奏入,胡某欲诣阙乞见,真宗许之。既到阙,王沂公谓诸公曰:“此老利吻,若获对,必妄讦时政。”因先奏曰:“胡某瞽废已久,廷陛舞蹈失容,恐取笑于仗卫,乞令送中书问求见之因。”真宗令合门传宣:“送旦于中书,或有陈叙,具封章奏上。”胡知,甚憾之。至堂,方及席,沂公与诸相具诸生之礼,列拜于前,旦但长揖。方坐,沂公问曰:“丈近日目疾增损何如?”胡曰:“近亦稍减,见相公参政只可二三分来,人其凉德致此。”再问所来之事,坚云引对。内侍再传圣语,既无计,但言襄阳无书,乞赐一监,诸相曰:“此必可得。”急具札子奏,批下,奉圣旨依奏,乞见宜不允。——《湘山野录》
交友故事
胡旦有一好友,名马周,因常诋毁朝政,众人疑为胡旦指使,遂将胡旦贬之坊州团练副使,因擅离所部,谒见宋白,胡旦被弹劾,徙绛州后,复为工部员外郎,入值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因推重宦官王继恩,被贬为散官。不久,双目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身份致仕。居住在襄州,约八十岁时病逝。
操刀宰天下
胡旦晚年失明,闭门闲居。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之又难为辞,相与见旦,旦曰:“何不言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叹服。——《渑水燕谈录》
宋人胡旦文词敏丽,早年颇有志向,出语亦惊人:“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虚生也。”果然于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第一。胡旦后来仕途上并不顺利,官至直史馆、秘书监而已。他是宋代重要史家之一,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唐乘》等。真宗时曾任史馆修撰,晚年失明,闭门闲居。一日,史馆朋僚计议为某公卿修传。彼公出身微*,早年为屠户,以杀猪卖肉为生计。此节若为避讳,即有违史笔;而照实直录,又怕出言不恭。故左右踌躇而未能下笔。于是,请教胡旦。胡旦说,这容易,何不如此写来:“某公少时操刀之际,即示有宰天下之志……云云。”闻者莫不绝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