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全 / 月下闻琴
  • 月下闻琴

    空林微月出,花下一琴横。忽听宫商调,而多山水情。

    云边孤雁断,秋外百泉鸣。坐久长河没,犹馀灵籁声。

    王恭的《月下闻琴》中有哪些隐喻?

           王恭的《月下闻琴》是一首描绘夜晚月色和琴声的诗歌,其中并没有明显的隐喻。

           但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这首诗中,月色和琴声是主要的意象,通过描写月下的静谧和琴声的美妙,营造出一种幽静、清雅的氛围。

            此外,诗歌中的“坐久长河没,犹馀灵籁声”也可能隐含着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长河没和灵籁声形成对比,前者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后者代表永恒的自然之声。这种对比可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并没有明显的隐喻,而是通过描绘月色和琴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翻译

    Empty woods, the moon is coming out, and a guitar is lying under the flowers. Suddenly, I hear the tune of music, full of the feeling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 single wild goose is flying in the clouds, and hundreds of springs are making noise in autumn. After sitting for a long time, the long river has disappeared, but the sound of spirit is still there.

    摘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空旷的林间,琴声悠扬。诗人听到琴声,感受到了宫商调的优美,同时感受到了山水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云边孤雁、秋外百泉的景象,最后表达了坐久长河没,犹馀灵籁声的感受。整首诗以空灵、静谧、优美的氛围为主调,展现了一个富有韵味的夜晚。

    关于诗人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