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全 / 望海楼晚景五绝
  • 望海楼晚景五绝

    其一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其二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其三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其四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其五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咏物 写景 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

    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层楼,再来观看白浪形成的银山,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

    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青山断开的地方有层层的塔,隔条江水想要回应对岸人家的呼唤。

    傍晚,江上的秋风吹得很急切,为的是把钟鼓的声音传到西兴。

    夜晚,谁家在望海楼下点燃炉香,玉笙哀怨的的乐曲在刚刚有凉意的时候响起。

    有位客人面对秋风在扇子上题诗,祭拜明月让人无法看见你的晚妆。

    沙河上的船灯将山照红,歌声鼓声在笑语中喧响。

    问一问少年的心思在哪里,只见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头发散乱。

    注释

    ⑴望海楼:又名望潮楼,在杭州凤凰山上,是杭州的名迹。

    ⑵指顾:即指点顾盼之间,形容其快。犹如说须臾、一会儿。这两句写海潮来势凶猛。

    ⑶二十:一本作“十二”。

    ⑷时:时时。掣(chè):拉,拽。紫金蛇:形容闪电的形状和色彩。

    ⑸西兴:即西陵,在杭州对岸萧山区境内,相传为越国范蠡屯兵之处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共五首,作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苏轼被派往杭州担任州试的监试。院试余暇,苏轼得以到凤凰山上的望海楼闲坐,写下这五首诗。

    赏析

      这组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五首各具情韵。其中第二首(“横风吹雨入楼斜”)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的语文试题中。

      有人认为,苏轼诗中的“横风”、“壮观”(“观”在这里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两句,写得不够好。他既说“应须好句夸”,却不着一字,一转便转入“雨过潮平”了。那样就是大话说过,没有下文。

      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苏轼这样写,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写一组望海楼晚景的诗,眼下还不想腾出笔墨来专写忽来忽去的横风横雨。所以他只说“应须”,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说得上“壮观”,就须有相应的笔墨着力描写,老把它放在“晚景”组诗中,是不太合适的,不好安排。

      苏轼写下这组诗后的第二年,他游览了有美堂,适逢暴雨,就立即写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惊人,是一首名作。应了他那“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话了。

      其实在这首诗中,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在开头,他看到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块,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戏拉开帷幕之时,大锣大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家以为下面定有一场好戏,谁知演员还没登场,帷幕便又落下,毫无声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苏轼这开头两句,正是写出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雨过以后,向楼外一望,天色暗下来了,潮水稳定地慢慢向上涨,钱塘江浩阔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颜色。远处还有几朵雨云未散,不时闪出电光,在天空里划着,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望海楼的晚景。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肯,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止自然界是这祥,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