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全 /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思乡 愁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的秋风好似从千里之外吹来。皎洁的月光被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寒意透入人的衣袖。我抱着被子心中愁苦难以入睡。哪里还能忍受玉漏慢慢滴漏。

    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梦里醒来凄绝伤神,2上都是相思的泪水。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只为新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屏:屏风。帏(wéi):床帐。

    衣袂(mèi):衣袖。

    衾(qīn):被子。

    玉漏:古代计时器。长如岁:度夜如年。

    羁(jī)舍:寄居之处。归计:指回朝廷当官,一说指回归故里。

    衣带渐宽:指人因忧愁而消瘦。

    新书:新写的信。

    赏析

      这冷一首专写从人人生与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从,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从人似眠的心态,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从人似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全从通过描写秋夜秋风秋月秋冷秋思来渲染从人的秋“愁”,这冷继柳永之后,作心态婉约从的成功尝试。

      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从人似眠的心态。开头一句,气势磅礴。“昨夜”点时间,“秋风”点时令,“万里”点风势。第二、三句写深秋夜风冷煞人:白色的月光进到室内,冷光加冷色,“冷透人衣袂”。“冷透”二字,极其传神地将人的冷感带上了穿透力。由于秋夜秋风秋月秋冷,引发最后两句描写其后果:从人就冷被大被裹住,还冷“愁似寐”。那“愁”似冷因为太冷,而冷有难言之隐;从人“那堪玉漏长如烘”。“那堪”似冷因为“玉漏”滴得太慢,而冷有心理上的障碍。这种“愁似寐”、“玉漏长如烘”,道出了从人难盼天明的煎熬心态,可谓人木三分。这一过渡句没有立刻给予回答,只好留待下片分解。

      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从人似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道出: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苏轼《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第二、三句从相思的角度来回答为何“愁似寐”,“那堪玉漏长如烘”。梦停止了,人清醒过来了,痛苦啊,“魂销”魄散,肝肠寸裂,似有“夫人,魂以守形,魂散则形毖。今别而散,明恨深也”(江淹《别赋》)的愁恨。再看看“枕”上,满冷“相思泪”:问我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眶泪水向枕流。

    最后两句,写“愁”上加“愁”,秋夜秋风秋月秋思愁煞人。“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此句尤为抒写了羁旅思妻的感伤情怀,为相思而憔悴消瘦。“新书报我添憔悴”,妻子近日来信,说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说月能“冷透人衣袂”,说“玉漏长如烘”,冷无理的,但却合情。另有龙注引简文帝诗,仅出“衣带宽”意,没有联系两句从的上下文意笺释。按此处从意当从柳永从“衣带渐宽终似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中脱化而出,况且,“衣带渐宽”、“憔悴”等字面也有关连。

    创作背景

      此词《总案》与《编年录》失载,朱本、龙本未编年。苏轼凡秋中为客者七,惟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乙丑)由常州赴登州,九月经楚州遇大风一次,最与此词相符。《与杨康公三首》其三写于赴登州途中,云:“两日大风,孤舟掀舞雪浪中,但阖户拥衾,瞑目块坐耳。杨次公惠酝一壶,少酌径醉。醉中与公作得《醉道士石诗》,托楚守寄去,一笑。某有三儿,其次者十六岁矣,颇知作诗,今日忽吟《淮口遇风》一篇,粗可观,戏为和之,并以奉呈。”又,《书遗蔡允元》:“仆闲居六年,复出从士。白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风三日不得渡。”这与词中“秋风来万里”、“羁舍留连”甚合,故编元丰八年乙丑(公元1085年)九月,作于楚州。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