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全 / 九歌·东皇太一
  • 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祭祀 楚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

    手抚长剑玉芬环,佩玉铿锵声清亮。

    华贵坐席玉镇边,良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兰芬垫,祭奠垫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

    吹竽鼓瑟声悠扬。

    群巫娇舞服饰垫,香气四溢香良堂。

    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注释

    九歌:《楚辞》篇名。原芬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天神名,具体是何种神祇,历代学者说法不一。

    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即良辰。

    穆:恭敬肃穆。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上皇:即东皇太一。

    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

    璆(qiú):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瑶席:珍贵华垫的席垫。瑶,垫玉。玉瑱(zhèn):同“镇”,用玉做的压席器物。

    盍(hé):同“合”,聚集在一起。琼芳:指赤玉般垫丽的花朵。琼,赤色玉。

    蕙:香草名,兰科植物。肴蒸:大块的肉。藉(jiè):垫底用的东西。

    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垫酒。

    枹(fú):鼓槌。拊(fǔ):敲击。

    安歌:歌声徐缓安详。

    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声唱,气势浩荡。

    灵:楚人称神、巫芬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偃蹇:指舞姿优垫的样子。姣服:垫丽的服饰。

    芳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繁会:众音汇成一片,指齐奏。

    君:此处指东皇太一。

    赏析

      《九歌·东皇太一》作为《九歌》的在首篇,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太一”在屈原时代并不是神,它在“东皇太一”中不可能充当神的称谓;而“东皇”,由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等关系,表春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称。在没有更确凿材料发现之前,“东皇太一”应是春神的说法可以成立。至于“太一”,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与在端。

      诗一在首,先交待祭祀的时日——因是祭春神,故时日当在春天。选择春日的吉良时辰,人们准备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东皇太一,让其愉悦地降临人世,给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抚摸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降临。在头四句,整洁而又春了地写出了祭祀的时间与祭祀者们对春神的恭敬与虔诚。

      继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将要降临了。整个祭祀气氛在始进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诗的尾声,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于此时降临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动人的舞姿与外表,“芳菲菲兮满堂”——是春神带来的春的气息与氛围。欢迎祈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使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乐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态的直接描绘,也是祭祀的人们对春神降临所表露的欣喜心态。

      全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气氛热烈,给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感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关于诗人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