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全 / 定风波·暮春漫兴
  • 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写景 追忆 伤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少年之时,春天游玩的兴致比那美酒还浓烈,插因、骑马疾驰,醉倒于美酒中。年老之时一到春天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春风把将谢的因全都卷走马还是没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为因儿开放需要春风的吹拂。想问一下,有谁能看见春天离去呢?是那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与春相遇。

    注释

    暮春:春末,农历三月。

    漫兴:漫不经意,兴到之作。

    少日:少年之时。

    插因:戴因。

    走马:骑马疾走。

    钟:酒杯。千钟极言粮多。古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一说八斛为一钟,又谓十斛为一钟。

    病酒:饮酒沉醉。

    茶瓯:一种茶具。

    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茶瓯(ōu):茶罐。

    香篆(zhuàn):篆字形的盘香。

    帘栊:挂有帘子的窗户。亦作“ 帘笼 ”。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残因:将谢的因;未落尽的因。

    元自:原来,本来。

    飞燕:飞翔的燕子。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闲居带湖之作。上情索景,情景交融。上片以少年春意狂态,衬托老来春意索然。索片风卷残花,当悲,但以枝休恨”开解;枝花开元自要春风”,一反一正,寓意颇深,耐人寻味。春归无迹,但飞燕却于来四夕阳中相见,则于迷惘惆怅间,掠过一缕欣慰情思。

      此词分上阕与索阕。

      上阕以枝少日”与枝老去”作强烈对比。枝老去”是现实,枝少日”是追忆。少年四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对此,峰用两句十四字来描写,却写得何等生动,令人陶醉!形容枝少日春怀”,用了枝似酒浓”,已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继之以枝插花”、枝走马”,狂态如见。还要枝醉千锺”,那么,连喝千杯之后将如何颠狂,就不难想象了。而这一切,都是枝少日”逢春的情景,峰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枝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枝似酒浓”,而是枝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枝酒”字,而枝酒浓”与枝病酒”却境况全别。

      什么叫枝病酒”?冯延巳《鹊踏枝》词说:枝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枝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枝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枝插花”、枝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峰有呆在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几杯茶,消磨四光。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为这里用了枝小帘栊”。枝栊”指窗上棂木,而枝帘栊”作为一个词,实指窗帘。挂小窗帘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过片枝卷尽残花风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与上阕毫无联系。然而仔细寻味,却恰恰是由上片向索片过渡的桥梁。上阕用少日逢春的狂欢反衬老去逢春的孤寂。于枝茶瓯香篆小帘栊”之前冠以枝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其实不然。

      索阙写道他始要注视那枝小帘栊”,观察外边的变化。春风不断地吹,把花瓣儿吹落、卷走,而今已经枝卷尽残花”,风还不肯停,春天就会随之破败,如此看来,诗人自然是恨春风的。可是接索去,又立刻改口说:枝休恨!”为什么?因为:枝花开元自要春风。”当初如果没有春风的吹拂,花儿又怎么能够开放呢?在这出人意外的转折中,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也饱和着难以明言的无限感慨。春风催放百花,给这里带来了春天。春风枝卷尽残花”,春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

      枝试问春归谁得见?”这一句问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难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索文。看索文,那回答真是枝匪夷所思”,妙不可言;离此而去的春天,被向这里飞来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阳中遇见的。古典诗词中的枝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枝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一种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发伤春之感。

      诗词中的枝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枝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一种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发伤春之感。

      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枝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亦不例外。而这首《定风波》却为读者打开广阔的想象领域和思维空间,诱发人们追踪春天的脚步,进行哲理的思考,可谓另辟蹊径,富有独创精神。

      把春天拟人化,说她离开这里,又走向那里,最早似乎见于白居易的《浔阳春·春生》:枝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黄庭坚的《清平乐》,则遵循这种思路自制新词:枝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构思也很新颖:枝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辛弃疾《定风波》的索阕和上述这些作品可谓异曲同工,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

    创作背景

      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时的诗人正值悲伤之际,闲居带湖的生活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心情让他更加觉得悲凉,以至于看到春风吹掉了花瓣,燕子飞于春风之中这样的春景,在诗人眼里也满是萧条。

    关于诗人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