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全 / 从登香炉峯诗
  • 从登香炉峯诗

    辞宗盛荆梦,登歌美凫绎。

    徒收杞梓饶,曾非羽人宅。

    罗景蔼云扃,沾光扈龙策。

    御风亲列涂,乘山穷禹迹。

    含啸对雾岑,延萝倚峰壁。

    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

    旋渊抱星汉,乳窦通海碧。

    谷馆驾鸿人,岩栖咀丹客。

    殊物藏珍怪,奇心隐仙籍。

    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

    萧瑟生哀听,参差远惊觌。

    惭无献赋才,洗污奉毫帛。

写景 赞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时的文学之士,视屈原、宋玉的诗文创作为宗法,刘义庆都督六州诸军事有如鲁侯之保有凫、绎二山。

    楚地徒然人才众多,却不比此山是神人仙人所居之地。

    阳光使庐山云雾光彩润耀,我随从临川王义庆进山亦沾其光芒。

    登上山峰,亲历列御寇御风之途,穷尽大禹足迹所至。

    对着云雾缭绕的山峦吹着清越的口哨,女萝攀附峰崖的绝壁上。

    摇烟之树葱茏上指晴空,负天之石犹似远跨而来。

    满承霜雪的山涯见石不见土,黄碣色岩石的深涧下,可以探测到泉水的源头。

    深深的潭水星汉倒映,钟乳石洞中之水似与碧海相通。

    山谷中寓居着乘坐鸿鹄的仙人,山岩上栖止着服食了金丹的人。

    山中有许多特殊奇怪的珍贵之物和许多奇人仙人。

    仙人的音容笑貌虽潜隐不可见,但其精魄却绵古长遁却不死。

    草木萧萧发出悲哀之响,远观景物惊心动魄。

    虽然我没有高超的献赋之才,但也要恭敬奉上这简陋之言以记此从登庐山香炉峰之事。

    注释

    香炉峰:庐山南部名峰。因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酷似香烟缭绕,故而得名。

    荆梦:即楚梦,用宋玉《高唐赋》记楚王游云梦事。

    登歌:升堂奏歌。凫绎(yì):二山名,在兖州邹县(今属山东)。因刘义庆时为江州刺史都督南兖州、徐等六州诸军事,故引以喻庐山诸峰。

    徒:空白。收:接纳,聚集。杞梓(qǐ zǐ):楚产二种好木,喻优秀人才。饶:丰饶。

    曾非羽人宅:不如香炉峰这仙人之境地可贵。羽人:神话中的飞仙。

    罗:列。景:日光。蔼:云气升腾。云扃(jiōng):犹云扉。

    扈(hù)龙策:随从临川王游山。扈:随从。龙策:贵人腰间佩带物。这里代指临川王。策:马鞭。

    列涂:列子御风所经之途。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道家。《庄子·逍遥游》中说他御风而行,轻妙之极。

    乘:登。穷:寻求到尽头。禹迹:大禹治水足迹所至之地。传说中大禹治水曾经过庐山。大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奉舜命治水,采取疏导的办法,取得成功。后成为舜的继承人。

    啸:摄口吹出声音,古人有擅长此技者,《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 岑:小而高的山。雾岑:云雾缭绕的山峦。

    延:及,援。萝:女萝。倚:靠着。

    冥:昏暗。青冥:青色的天空。

    穹:高耸。跨:渡。

    灭:灭绝。土膏:土地中的膏泽,即土地的肥力。灭土膏:这里指只见石不见土。

    泉脉:指泉水由来。

    旋渊:回旋流动的深潭。抱:围抱。星汉:银河。抱星汉:指倒映出天空星辰。

    乳窦(dòu):石乳洞穴。海碧:即碧海。相传在扶桑之东,“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海内十洲记》)

    谷馆:山谷中寓居着。鸿:鸿鹄,高飞之鸟。驾鸿人:乘坐鸿鹄的仙人。

    岩栖:山岩上栖止着。栖:止息。咀:含味,这里指服食。丹:金丹,仙丹。服食金丹据说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殊物:异物。珍怪:贵重而少见的物品。

    仙籍:成仙得道。

    高世:盛世。伏:藏匿,隐伏。音华:音声。

    绵古:远古。遁:潜隐。精魄:魂魄。

    萧瑟:一作“萧散”,萧洒闲散。哀听:哀音,动人听闻的声音。

    参差:高低远近。觌(dí):见。

    惭:惭愧。献赋:作赋献于皇帝,或以颂扬,或以讽谏。古时以遇事能作赋进献为有才华的表现。

    奉:进献。毫帛:毛笔绢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元嘉十七年(440年)。临川王刘义庆自元嘉十六年(439年)夏四月诏镇江州。在江州期间,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袁淑为卫军咨议参军,鲍照与陆展、何长瑜等被引为佐史国臣。此诗即鲍照随从刘义庆登庐山香炉峰所作。

    赏析

      开头四句借鲁侯保有凫绎两山起兴,称美庐山。当时军义庆以江州刺史都督南兖州徐兖青冀幽六州诸军事。义庆招揽文士,作者称其为辞宗,意思中不无知遇之感。这里说“美凫绎”,不过是借凫绎起兴,作者称美的是庐山。“香收”二句说鲁侯虽有凫绎二山,其地又人才众多。但却不是仙人所居。言外之意是庐山才是可记可咏的羽人之宅。而从“曾非羽人宅”之‘‘非”句,不难看到诗人追慕羽人的思想倾向。

      接着“罗景”四句是叙事,始写登香炉峰。“罗景”句是说山中云雾时起,常把日影遮住。“沾光”句点题面“从登’’二句。“御风亲列涂,乘山穷禹踪’’二句用列子御风而行的典故,夸张地写出了作者一行脚步的迅捷,简直大有飘飘欲仙之态。从“穷”句可见他们的游兴之浓。

      “含啸对雾岑”以下八句是全诗中的写景部分,诗人精细地描绘了庐山的奇险景物。若隐若现的雾中峰峦,激起了诗人的奇情妙趣。“含啸”借以抒发诗人飘飘然有凌云之志的思想情绪。“延萝”句的“倚”句很形象地描绘了树木贴山生长的景象。“青冥”二句分写树和石。目力极远之处是一片青蒙蒙的境界,而远树若烟,融入一片青冥之中。这原是一幅淡而远的图画,但用一个“摇”句,将静境化为动境。下句描写霜石的峥嵘气象。山石高插云天,故称“负天石”。重岩叠巘,若远跨而来,故曰“穹跨”。同上句一样,诗人以独特的审美眼光,把静态的山石写成似有生命,从而充分表现出庐山峰峦的奔腾气势。“霜崖”二句分写石崖和深涧。霜崖不一定指崖上有霜,不妨可解为石壁光秃无土,灰白如霜。闻人倓释“旋渊”句说:“水在山之巅则高,故云抱星汉。”湍急的旋流倒映着云天河汉,而“抱”句,出人意表地写出了水天合一之景。可见鲍照诗研炼之工。‘‘山窦”句更多地表现出想象成分。岩洞中倒挂的石钟山,千奇百怪,不知其所以来,常令人遐想无穷。诗人想象它们与碧海相通。以上八句,诗人以瑰丽夸张的诗笔,描绘了庐山的雾岑、延萝、青冥、霜石、霜崖、金涧、旋渊、山窦,勾勒出庐山的奇险风光。

      从“谷馆驾鸿人”至结尾,主要表现诗人对于神仙的向往。“谷馆”二句说,幽谷之中和峰岩之上,栖居着驾鸿往来、饮丹修炼的仙人。“殊物”句紧承上,“驾鸿人”和“咀丹客”,便是“珍怪”的一部分。“奇心”句亦指仙人。他们的踪迹虽潜隐不见,但魂魄却能绵延万古而不死。这里,明显表现出诗人艳羡神仙。接下“萧瑟”二句荡开笔墨,抒写诗人在大自然面前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刚才曾激起诗人退想、并为其精心描绘的庐山奇景,定然给诗人一种且哀且惊的感受。“哀听”和“惊觌”,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诗人的哀伤。作者始登香炉峰时,“御风亲列涂,乘山穷禹迹”,真是兴致勃勃。最终却“萧瑟生哀听,参差远惊觌。”乐景成哀,似乎无端生出许多伤感。诗人心理突然变化的原因就在于诗人感叹不能名隐仙籍。在诗人意识中,庐山亘古如斯,驾鸿人和咀丹客在此长遁精魄,然而我却不能跻身羽人之列,与庐山共存,这是无可奈何的大恨事。这一叹恨袭上心头,睹景皆生哀情。结尾二句,从遐想和悲哀中返跌回从游香炉峰的现实。作者自谦没有汉代辞人的才能,而作此诗。这里用汉代辞人日夕献赋之事,在文义上正与开头“辞宗”遥相呼应。

      钟嵘《诗品》评鲍照诗“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和“贵尚巧似”。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特点,正如钟嵘所说,善于精细地描绘景物形状,显得具体逼真。如“罗景蔼云扃”、“延萝倚峰壁”、“青冥摇烟树”、“旋渊抱星汉”一类诗句,无不真切地刻划出景物的形状,显示出鲍照描写景物的独特才能。

      鲍照才气旺健,故遣词造句每出新意,且骨力遒劲。这首诗给读者的突出印象是刚健新奇,丝毫没有平熟软媚之态。像“青冥摇烟树之“摇”句,“旋渊抱星汉”之“抱”句,“参差远惊觌’’之“远”句,用句生异,句法独造。陆时雍说:“鲍照材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诗镜总论》)丁福保说:“鲍照于去陈言之法尤严,只一熟句不用。又其真境,沈响惊奇,无平缓实弱钝懈之笔,杜、韩常师其句格,如‘霞石触峰起’、 ‘穹跨负天石’,句法峭秀,杜公所拟也。”(《八代诗菁华绿笺注》)这些评语,很适合《从登香炉峰》诗的特色。

      鲍照写景诗虽以雄健、峭秀取胜,但往往失之厚涩,缺少自然之美。此篇也有这种缺点。如“穹跨负天石”一句虽说峭拔,但总觉雕琢过甚。他如“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等句,用句既异,又兼对偶,便显得既涩又厚。沈德潜《古诗源》评鲍照:“五言古雕琢与谢灵运相似,自然处不及。”指出了鲍照写景诗不及大谢之处。

      此诗状物精细,骨力雄健,句法峭拔。以布局而言,入题、叙事,状物、抒情等部分层次清晰,文义吻合无间。但终因受山水诗发展的时代影响,显得雕琢有余而少自然之致,幽深涩厚而乏跌宕风韵。

    关于诗人
    鲍照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