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柳外楼高处。望断云山多少路。
阑干倚遍使人愁,又是天涯初日暮。
轻无管系狂无数。水畔花飞风里絮。
算伊浑似薄情郎,去便不来来便去。
珠帘半下香销印。二月东风催柳信。
琵琶傍畔且寻思,鹦鹉前头休借问。
惊鸿过后生离恨。红日长时添酒困。
未知心在阿谁边,满眼泪珠言不尽。
艳冶风情天与措。清瘦肌肤冰雪妒。
百年心事一宵同,愁听鸡声窗外度。
信阻青禽云雨暮。海月空惊人两处。
强将离恨倚江楼,江水不能流恨去。
吴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
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
试问还家客,辽东今是非。
吾闻庐山久,欲往世俗拘。
昔岁贬夷陵,扁舟下江湖。
八月到湓口,停帆望香炉。
香炉云雾间,杳霭疑有无。
忽值秋日明,彩翠浮空虚。
信哉奇且秀,不与灊霍俱。
偶病不时往,中流但踟蹰。
今思尚髣髴,恨不传画图。
昙颖十年旧,风尘客京都。
一旦不辞诀,飘然卷衣裾。
山林往不返,古亦有吾儒。
西北苦兵战,江南仍旱枯。
新秦又攻寇,京陕募兵夫。
圣君念苍生,贤相思良谟。
嗟我无一说,朝绅拖舒舒。
未能膏鼎镬,又不老菰蒲。
羡子识所止,双林归结庐。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一笑暂相从,结交方恨晚。
犹兹簿领困,况尔东南远。
落帆淮口暮,采石江洲暖。
黄鸽可寄书,惟嗟双翅短。
都门收宿雾,佳气郁◇◇。
晓日寒川上,青山白雾中。
楼台万瓦合,车马九衢通。
恨乏登高赋,徒知京邑雄。
来时宫柳绿初匀,坐见红芳几番新。
蜂蜜满房花结子,还家何处觅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