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全

    城狐不可掘。

    社鼠不可熏。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 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不悮牵朱丝。

    三署来相寻。

    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长短有常会,迟速不得辞。

    斗酒当为乐,无为待来兹。室广致凝阴,台高来积阳。

    奈何季世人,侈靡在宫墙。饰巧无穷极,土木被朱光。

    徵求倾四海,雅意犹未康。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步出北寺门。遥望西苑园。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乖人易感动。涕下与衿连。仰视白日光。皦皦高且悬。兼烛八纮内。物类无颇偏。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堕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圣孤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蒙。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於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奈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其不可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骥踌躇于弊辇兮,遇孙阳而得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

    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