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陈傅良 / 陈傅良所有的诗词

    鼓山闻天下,一见名不空。

    自从周职方,闽在王会中。

    登山亦几人,兴寄随所逢。

    骑君常愒日,迁客多悲风。

    剑川发瓯西,万阻与海通。

    忽焉得平壤,北山矗其东。

    我行未及巅,已见国势雄。

    三韩到吴会,不可道里穷。

    俯瞰南来帆,沄沄自朝宗。

    曩时诸降王,各抚千里封。

    相招神衔图,旅献东都宫。

    东都今何如,胡马鸣蒿蓬。

    一春长雨雾,明日归樊笼。

    恣探泉石幽,篝灯道归筇。

    营营浮俗赝还真,孰与传经妙入神。

    一榜及看三子贵,数椽能忍十年贫。

    自将弧矢书闾史,便使冰渊诵小旻。

    家学如君今有几,殷勤罗拜我何人。

    长才自昔恨平时,三入修门两鬓丝。

    瓮下可能长夜饮,花间却学晚唐词。

    潸然北顾关河水,简在西清日月迟。

    乘雁双凫沧海上,与君从此恐差池。

    落帽沾衣总失真,追随萸菊亦劳神。

    酒无肴核依然好,家有溪山岂是贫。

    沆瀣从空来夜气,青冥随处际秋旻。

    不知此是登高否,为问慈恩塔上人。

    雅尚时相背,幽栖我数过。

    儿应看客惯,田孰与书多。

    自析唐郴县,谁联汉甲科。

    儒门今有此,天意定如何。

    顺水去吴会,逆水来夔门。

    万古逆顺舟,以斗占旦昏。

    曩余好百家,信不及鲁论。

    初亦半喜愕,久之乍亡存。

    白发一无成,颇识委与源。

    风停波自平,却视消长痕。

    六经夫如何,夫子手所翻。

    恒言但桑稼,怪志无鹏鹍。

    规圆而矩方,往往万巧攒。

    诸儒各有得,长短贤若干。

    玉帛相会盟,兵车相并吞。

    一语苟暗合,群生皆晏温。

    经成今几年,尝试以是观。

    此道未轲死,此书未秦燔。

    犹之斗经天,於以生盖浑。

    西方亦人豪,国自为乾坤。

    书来入中州,坐使学者奔。

    君岂舍从之,或但游其藩。

    吾闻欲乘槎,凿空访河根。

    孰与瞻斗车,把柁行江湍。

    有客盈门饭不足,有书千卷儿懒读。

    王公劳问炀争灶,樵牧相忘盗骑屋。

    古来堪笑如我少,生无一事能恰好。

    独有居闲可引年,我又不然华发蚤。

    三人共一被,寒夜争抽牵。

    一人耻不让,起坐迟朝暄。

    明朝复雨雪,忍岂无春妍。

    四时各天运,二人正鼾眠。

    家故书千卷,生才试一斑。

    尝音殊不少,筮仕独何艰。

    松菊将身隐,苹蘩忽涕潸。

    幸哉贤玉润,有诔不容删。

    上巳所余春有几,不堪风雨付春愁。

    君能载酒知谁侣,我欲看花不自由。

    倚岸小舟谋未定,隔林斜日故相投。

    莓苔踏遍篝灯去,收拾残红插满头。

    关于诗人
    陈傅良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