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李曾伯 / 李曾伯所有的诗词

    羽卫鬖髿万玉然,元从绣斧下青天。

    分明要与荆人看,苍桧擎枝一节坚。

    蝶梦惊残,仿佛似、东方才白。人报道、城疑不夜,界几无色。敲瓦微听冰线响,开窗倏放风花入。拥重貂、曾不觉寒侵,将何德。

    呼剡棹,行为客。平蔡垒,何能役。算争如、穷檐高卧,闭门毋出。安得松江江上去,一蓑独钓丝千尺。要不持、寸铁和前修,文章伯。

    几载江湖负隽声,秋风千里起弓旌。

    石渠喜得今刘向,宣室应知旧贾生。

    台阁致身将贵显,朝廷论事且和平。

    更须记取申公语,不在多言在力行。

    剪出瑶英顷刻飞,欠加天女锦云机。

    虚皇瑞报调羹信,添得梅花略似肥。

    蜀道登天难,尤难泝流入。

    自峡上夔渝,江险滩节密。

    前年冲寒来,水落且石出。

    寄命竹一缕,寸挽退或尺。

    旬宣愧罔功,征戍幸逭责。

    仁哉圣主恩,有诏许归佚。

    匆匆乘月下,初值朱明律。

    常年桃涨后,此际梅潦溢。

    危漩若釜沸,惊湍如矢激。

    今年独何异,水势平於席。

    仅添半篙绿,稳泛万顷碧。

    纵横顺濆淖,隐见辨沙碛。

    毋庸事盘滩,了不懼触石。

    一日涪州岸,三宿云安邑。

    滟澦露山骨,底柱屹中立。

    巫峰披宿雾,奇哉翠欲滴。

    建瓴高屋易,百里一瞬息。

    安然中流坐,恍若前山失。

    舟轻蜚鸟过,岸鴂脱兔疾。

    伊滩以新名,此水虑微涩。

    黎明报船步,数尺长一夕。

    波臣信有助,棹师喜何剧。

    前竿与后枕,橹六视听一。

    招呼左右向,心手应相得。

    所取无釐差,其矢如绳直。

    载瞻洺川祠,不远西陵驿。

    倏焉飞廉怒,卷起浪涛白。

    篙篷掀欲舞,绠缆系惟亟。

    凡我同舟人,相雇几动色。

    兴言大川涉,畴为讯诸易。

    古谚固有云,飘风终日。

    须臾棹歌发,安危在漏刻。

    衰迟嗟我生,险阻几身历。

    萍梗遍江海,星霜老疆场。

    此行亦良苦,岂敢计终吉。

    始入凡四旬,今出仅更浃。

    行止非人为,扶持有神力。

    瓣香荐牲酒,对越寸衷赤。

    自兹丘樊归,谨无以形役。

    晚来贺平善,诗以纪其实。

    一线春从地脉回,工夫先是到江梅。

    雪边竟觉丰标别,曾向玉堂堂上开。

    孤舟横岸水潺湲,野色天成一段闲。

    十数牧儿黄犊侧,两三钓叟白鸥间。

    丛丛烟树谁家市,浅浅云峦甚处山。

    风定浪平归路稳,更无魂梦到萧关。

    风撼松梢夜作声,月昏水浅岁将更。

    江头不用嫌凄冷,滕六分明玉汝成。

    汉恩列土育如春,留得芳名远到今。

    几换人民此城郭,四围闤闠有山林。

    长长安日存吾敬,望大行云契彼心。

    忠孝永贻千载后,绝胜易水筑黄金。

    小小池亭,仿佛似、洛川岩壑。天付与、老身游戏,余生吃著。剩喜酒能消世虑,翻疑书解妨人乐。听两翁、白雪寄新词,愁言莫。

    毋自叹,蒿莱恶。甘自味,齑盐薄。对乱花丛竹,翠红交错。元亮悦闻亲友话,羲之常恐儿曹觉。望碧云、休忆女乘鸾,人骑鹤。

    关于诗人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