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海上桃,仙禽托栖止。莫啄千叶花,留结千年子。
堂前椿树盘根久,千岁常期大人寿。春风蝶梦早匆匆,一事无凭漆园叟。
堂北紫萱娱白头,对花日日思忘忧。宜男已壮母何在,赢得临风双泪流。
方家郎君湖海客,春雨秋霜心恻恻。凭谁貌入丹青中,犹似升堂候颜色。
我观椿萱图,为作椿萱歌,夭桃秾李空复多。写生纵有黄荃笔,风教无关知奈何。
满院凉风透葛衣,雨馀轻扇不须挥。斋居静觉心无累,吟榻清期愿不违。
瓦鼎日长烟篆袅,铜壶天远漏声稀。莱羹茗盌同三宿,诗阵堂堂未解围。
何处青丝禽,飞来一枝托。回首啄山茶,霏霏露华落。
有鸟名翠碧,无花艳海棠。依依留不去,颜色两相当。
城头雾敛青天开,平地忽见双蓬莱。捲帘下瞰白云起,拂手近招黄鹄回。
一龙拿石树根古,万弩射潮风壑哀。鍊师纵尔能谢客,容我到城须一来。
何处同君寄一餐,昌平县里旧祠官。停骖已忘征途倦,抚景惟惭得句难。
百辟分班朝太寝,五云回首认长安。行人尽说清明近,不似常年节气寒。
百里封疆古县男,喜君才力正相堪。红尘落日淹离酝,黄叶西风促去骖。
社稷礼成官亦重,弦歌声起化应覃。他时不负承恩处,徽国遗书得指南。
大坂之山多桧松,大坂之水多鰅鳙。采山钓水无异姓,只有汪氏称名宗。
汪氏之先本王子,靖乱尤能保终始。后来亦有唐端公,遂与州民共生死。
两公庙食八百年,云礽何止人三千。出者处者恒有道,往往读书并力田。
迩来积庆谁堪数,一族咸推佥宪父。父耕子读两无惭,那更深闺有慈母。
当今天子明孝人,每下恩典旌贤臣。九原伉俪虽莫作,高堂五采明丝纶。
我观汪氏庆未己,科第联翩一时起。叔侄兄弟凡六人,冠盖如云照墟里。
大坂水清山更奇,中有汪家双墓基。他时添取石翁仲,为尔重书先德碑。
朝看云出岫,暮见云归山,禅心正与云相閒。如何对此生意见,思亲不觉伤朱颜。
佛法无生亦无死,割爱先从二亲始。上人却有望云心,善学宁惭鲁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