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易顺鼎 / 易顺鼎所有的诗词

    泪尾弹潮,眉心拥岫,短篷江上。红桥画舫,曾听杜娘秋唱。

    到而今、青衫未乾,盟鸥学得飘零样。似小楼听雨,残筝短烛,梦昏罗帐。

    事往。成惆怅。又换了年时,卖花门巷。蘋洲打桨,剩有冷鸳堪傍。

    那知人、吹瘦玉箫,情天老去秋无恙。但舞枫、一叶题红,带愁遮断港。

    春堤曾小泊,一篷儿恰在柳阴中。乍蜻蜓飞过,鸬鹚立满,剪剪西风。

    误入芦花深处,秋雪压难松。还被枫人觉,堆上愁红。

    坐稳也如牛背,只横吹短笛,换个渔童。写浮家图画,斜照旧衫烘。

    又层层霜月围紧,掩船窗灭烛听孤鸿。江南路,漫敲疏雨,酒梦惺忪。

    洗出水都新。鱼地蟾天只一云。我料嫦娥居碧海,愁辛。

    来觅英皇话夜分。

    骚唱更微闻。万古灵均欲返魂。悔把龙宫青玉笛,收存。

    吹得潇湘月满身。

    惊雷破山龙衙衙,数里已闻飞瀑哗。隔山两重可望见,犹被青嶂微相遮。

    连冈叠岭起又伏,其径屈曲常山蛇。先闻绝境早神往,一旦得路如奔麚。

    适逢绝壁梯磴险,以手代足相钩爬。满山石镜亦可悦,日光照耀莹丹霞。

    三步回看五步坐,远衔鄱岭明金沙。力穷足茧瀑始出,两谷跌断中谽谺。

    观龙垂胡各叫绝,乃叹述者言非夸。泣珠恍探泉客窟,织绡疑入鲛人家。

    细如烟纨袭雾縠,危若冰柱转雪车。何年共工陷鳌极,海水倾向东南斜。

    九州天惊雨脚逗,袖手颇复哀神娲。青霄倒垂星宿海,客欲往泛愁无槎。

    力穿深潭九地破,对足或抵欧罗巴。横飞水气百步外,色有黛绿兼赪霞。

    凄寒惊成满肌粟,奇幻疑是双眼花。石梁界空何代造,我意未较天台差。

    其旁独树张大盖,太古冰霰融根芽。偶非神参茁五叶,否则奇卉开三丫。

    小僮相从颇解事,支炉煮瀑烹新茶。瀑似天龙下听讲,我如敷坐围袈裟。

    更从石屋访遗迹,残砖坏藓空盘蜗。士有山林往不返,问名与氏知谁耶。

    吾侪疏懒本天放,晚殉一壑非穷奢。奔腾不归少至老,人海一堕终无涯。

    诛茅枕流愿莫遂,相对惟有长咨嗟。

    澹墨浓愁写数行。妓楼僧院酒家墙。西陵松柏盟苏小,南院桃花吊李香。

    珊作架,锦为囊。少年别样冶游装。鸳鸯乞句题红藕,鹦鹉徵诗赠绿杨。

    玉卮娘,人间金屋难藏。是生成、雪肤花貌,海山别有家乡。

    九螭钗、两头敲重,千蝶帐、四角拖长。稽首情天,扫眉才地,镜台双笑伴檀郎。

    谁说道、书生无命,曾染杜兰香。还牢记、帕装端正,钏响荒唐。

    问因何、西东沟水,茂陵留句凄凉。抱愁眠、暗销龙骨,收影去、空费鸾肠。

    白燕秋飞,红鹃春哭,伤心不见殓时妆。料碧海、娥情定悔,夜夜照潇湘。

    虚博得、月归环佩,云想衣裳。

    过了降旗无数。留着酒旗如故。儿女英雄哀怨事,都付吴船白纻。

    天堑险何曾,多少渔翁飞渡。

    山是愁痕吹聚。水是泪痕流做。青史成堆堆不了,堆作几堆黄土。

    如此好江南,让与斜阳来住。

    衫色碧,唤玉上歌桡。帘卷十三都袅袅,桥横廿四总迢迢。

    分外月华高。

    寻芳晚,胜地已无聊。红芍楼台千日酒,绿杨城郭万家箫。

    春影让他描。

    昔行万里登峨眉,雪山挂眼穷坤维。神州积气不可辨,俯视下界心魂悲。

    周郎陆弟共携手,看云听瀑贪恢奇。一别名山迹如埽,梦飞不度天彭道。

    同游数子各风烟,此意苍茫令人老。前年投劾去大梁,尘土凝面须眉黄。

    不须物憎早自废,径欲往诣无何乡。尚怜匡庐在人境,手剪莱棘开山堂。

    昨依帅府客武昌,时复走入崔嵬藏。宗雷陶谢岂并世,令我望古神惨伤。

    自分山中侣麋鹿,岂期世外同衣裳。陈兄高奇范兄伟,罗弟思心偏斐亹。

    揽佩褰裾无旧新,顾我痴愚犹我韪。俱怀逸兴干烟霄,共走穷山触蛇虺。

    弥空际宙心期在,未觉乾坤委荒隘。万壑天风答笑声,千林海月窥襟带。

    怜余鬓发久苍浪,提挈雄肝聊一快。默数欢游已得双,休惊壮齿难成再。

    龙藏麟见圣无权,一壑悠悠自可专。我悟支离为道本,君知拥肿得身全。

    酒乾烛烬无言说,五老同忘旦暮年。

    西风又起天涯路,吹残碧云如马。十载江湖,无人到处,惯与闲鸥争霸。

    一双不借。更庐阜寻僧,远投莲社。行路寻常,曹将军笔也难写。

    销磨旧怀艳冶。向荒台流水,空吊琴雅。夕跨苍龙,朝辞黄鹤,明日芙蓉手把。

    与君别者。莫只学人间,秋虫吟哑。五岳归来,早将书代话。

    关于诗人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