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方孝孺 / 方孝孺所有的诗词

    白日丽青天,朝出扶桑莫虞渊。堂上有亲雪满巅,坐看白日心茫然。

    长绳不可繫,急景如流川。羲和羲和停尔鞭,高堂一日如千年。

    风日淡秋晚,欣此佳会并。贤豪昔同调,泉石非旧盟。

    秪应念违别,忽作山中行。雄谈为绝倒,空谷腾欢声。

    论诗涉风雅,深夜张华灯。义交无老少,情亲如弟兄。

    斋中二三子,侍立环两楹。把酒起为寿,礼秩交相迎。

    丈人名文章,落纸诚世英。珊瑚与玉树,对之敢讥评。

    乃知高世人,不为尘俗萦。秋空白云散,悠然畅遐情。

    嗟予尚稚劣,夙心会簪缨。沉潜守编简,愁对寒虫鸣。

    岂知金石韵,铿锵振林坰。重玆领秀句,愿言当服膺。

    匪徼一时誉,终期千古名。

    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青青庭前柏,䄬植芳春时。既承雨露润,歘见云霄姿。

    盛夏乏人工,眼中芜秽滋。瓠壶引长蔓,左右缠蔽之。

    晨兴试行观,沉思喟然悲。微物凌善类,胜负关盛衰。

    巨叶覆其颠,浓阴密如帷。自非为披拆,恐使嘉树萎。

    呼童操短镰,芟彼草与茨。瓠蔓亦徐解,扶持向藩篱。

    植物共有生,荣枯两无知。贞脆本天质,生成仗人为。

    仰惟玄造心,发育靡偏私。于焉别臧否,可以人理推。

    汉昭任博陆,不受群邪欺。符坚逐仇腾,景略事业施。

    用贤必远佞,果断贵无疑。嗟余何为者,栖屑名位卑。

    触物徒有怀,于时竟奚禆。柏也材气良,取效尝患迟。

    众人重口腹,爱瓠固其宜。纷纷俄顷计,落落千载期。

    浩歌向苍穹,此意知者谁。

    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

    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后尘。

    茅屋东屿西屿,白云前山后山。为报溪头流水,落花休出人间。

    学仙无骨佛无缘,甘着儒冠坐一毡。入社敢同陶靖节,不须三笑虎溪前。

    吾家石砚玄玉色,来自扶桑海中国。荡摩日月露光精,吞吐波涛含润泽。

    天生奇质为世用,海王龙伯不敢匿。少时得之方外人,四座传玩皆叹息。

    二十年来亲翰墨,北走洙泗西梁益。钱塘会稽屡游历,鬼神呵护同珙璧。

    水怪山精皆辟易,佐我为文写胸臆。上探玄化与为敌,宣畅民彝辅皇极。

    云雨布濩飞霹雳,倏忽变迁靡定迹。谬致声名惊四方,招谤速侮不煖席。

    其间损益两相?,砚也于余良尽职。岂知万事不可料,昔者相亲今不得。

    潼关群盗何大剧,窃瞰行人俟昏黑。金钱虽失不足叹,此砚使我深痛惜。

    我非玩物有偏爱,又非昧理苦蔽惑。直伤美器不遇主,有似贤才受驱迫。

    真卿奉使陷叛臣,苏武持节幽异域。忠肝义胆贯天地,岂忍包羞污凶逆。

    孔子春秋至谨严,细事不肯登简策。大弓宝玉二物耳,特书盗窃惩乱贼。

    我诛鼠辈恨无力,著作有心禆六籍。何时见汝生羽翼,奋飞重来侍吾侧。

    不然变化为星辰,照临下土常烜赫。外物聚散如置奕,胡为念汝长戚戚。

    君不见自我得之失无憾,不如萧公差达识。

    鹊噪未足喜,鸦鸣未须忧。天道神且远,微物徒喧啾。

    翰音善司晨,不免供肴羞。鹳鹤至高洁,所识惟林丘。

    鸿鹄隘八荒,但为稻粱谋。文彩羡孔鸾,缯缴或暗投。

    况彼鸦与鹊,志非众鸟俦。质陋羽翮短,云霄非所游。

    性贪嗜饮啄,逐逐不自休。饥则摇口吻,向人如有求。

    何能洞先几,兆与天心侔。祸福有定命,所致各有由。

    人理固坦夷,鬼神良昧幽。苟中存仁义,自可无愆尤。

    何须浪悲喜,为禽鸟诳诪。来夤慰韩愈,恶声感黄州。

    好怪失所守,二子非英流。吾方友千古,远法孔与周。

    考祥视素履,乐道以夷犹。

    前年停车汴水阳,郑公延我政事堂。是时梁园花乱发,游蜂乳燕春满墙。

    绿酒浮觞面玉白,绣衣耀座腰金黄。岂知造化不容物,俊杰俄为土中骨。

    重来访旧无一存,冠盖年华两飘忽。堂中遗迹伤人意,粉图素壁银钩丽。

    道广常怀济物心,数奇竟负匡君志。文章烂熳空自苦,政术廉平索谁继。

    官僚荐书嗟我迟,妻子思家归未遂。感此临风涕泪垂,出门上道风尘翳。

    西行境内五百里,到处逢人称善治。洛阳城中迎岁新,正思昔日梁园春。

    河南忽过张少府,意气还同郑老真。蜡梅盈庭花瑶璨,银烛照夜光璘珣。

    登高访古隘八极,劝酒笑谈惊四邻。我被虚名浪羁束,奔走皇皇炊不熟。

    明朝又渡瀍水西,行李再经烧栈北。丈夫会合当有时,各展忠贞报王国。

    关于诗人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