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梅尧臣 / 梅尧臣所有的诗词

    媿无相如才,偶病相如渴。

    潩水有丈人,薏苡分丛茇。

    为饮可扶衰,余生幸且活。

    安知恶己者,不愿变野葛。

    淮上一相遇,忆在京都时。

    虽惊岁月换,未改松桂姿。

    童侍两三人,瓶锡相与随。

    自言东越来,箧中多好诗。

    文字皆妥帖,业术无倾欹。

    前辈尝有言,清气散人脾。

    语妙见情性,说之聊解颐。

    始推杼山学,得非素所师。

    此固有深趣,吾心久已知。

    横琴乃玄悟,岂必弄鸣丝。

    古乐众少听,谁知彼吹篪。

    师旷没世後,伯牙众身悲。

    愿同黄鹄举,远归沧海涯。

    老骥虽不病,长坂安可驰。

    天台况奇胜,日夕劳梦思。

    尚忝齿缨绶,终年趋路岐。

    俯愧渊中鱼,游泳水之湄。

    仰羡云间鸷,凌厉辞絷维。

    居尝起斯念,未去情不怡。

    今朝更道旧,感怆各嚬眉。

    同游谢公门,远想袂沾洟。

    惜哉胡不仁,碎彼东方琪。

    又出数纸书,手泽尚可披。

    眷眷畴昔意,於今当语谁。

    复遗三百言,玩味自挽髭。

    序事尽成故,慨吟良有资。

    其词何亹亹,宛若对风规。

    冷然耸心目,不觉整冠緌,

    重以超俗韵,顾予贱职司。

    是犹猿鸟情,并此驽枥卑。

    报投仍勉强,实谬匠者为。

    应哂不量力,短兵兹已波。

    昭亭山下送君时,不畏西行剑栈危。

    笮马跨来身更健,吴船乘去计非迟。

    钱塘湖上寻云屋,巾子峰前种槿篱。

    此趣已高天下士,不须功业似鸱夷。

    诗称庤钱镈,南亩兴农作。宁唯务芟薙,岂不在刈穫。

    收功向嘉谷,托用随芒屩。太平兹所重,坐见销锋锷。

    松液化茯苓,又因为琥珀。遇物必得形,毛发曾不隔。

    君子亦豹变,其文蔚可觌。今者逢吴侯,满腹贮经籍。

    喷吐五色霓,自堪垂典册。诗教始二南,皆著贤圣迹。

    后世竟剪裁,破碎随刀尺。我辈强追仿,画龙成蜥蜴。

    有唐文最盛,韩伏甫与白。甫白无不包,甄陶咸所索。

    侯初守二郡,山水多助益。升高觞嘉宾,赋笔速鹰翮。

    葺书成大轴,许我观琮璧。真物固易辨,恨无百金易。

    借从怀袖归,诵玩废朝夕。譬如游国都,惝恍失阡陌。

    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帼。岂比夸受降,甲齐熊耳积。

    重见元和风,珠玉敌海舶。自惭寒饿为,何张空避席。

    少年为侍从,名誉竟轩腾。

    每吐胸中凤,宁容笔上蝇。

    受厘延汉室,被谤过周陵。

    今日泉宫启,师臣秩增礼。

    尾生信女子,抱柱死不疑。

    吾与丞相约,安得不顾期。

    徘徊大江侧,念此亲相知。

    欲留时已晚,欲去情难持。

    引领望轩车,岂能慰我思。

    愿闻下士礼,无曰屈非宜。

    前者报君诗,妄说良有以。

    昔予在京师,多为人所诋。

    短章然无工,实未甘艺比。

    因君有过褒,聊且发愤悱。

    何言敢为师,乃是贵不韪。

    平常遭口语,攒集犹毒矢。

    此论苟一出,是非必蜂起。

    偶尔道瘖聋,多疑已窃指。

    虽恃不欺衷,恨未致速死。

    安得二顷田,归耕曷为耻。

    谁能事州郡,鸡狗徒聒耳。

    鹁鸪知雨在桑中,雄逐雌飞自不同。

    胡粉未生轻蝶白,燕脂先绽野樱红。

    高高树里秋千月,猎猎墙头蓓蕾风。

    晓下祠坛多寄咏,衣冠方侍大明宫。

    松液化茯苓,又因为琥珀。

    遇物必得形,毛发曾不隔。

    君子亦豹变,其文蔚可觌。

    今者逢吴侯,满腹贮经籍。

    喷吐五色霓,自堪垂典册。

    诗教始二南,皆著贤圣迹。

    後世竟翦裁,破碎随刀尺。

    我辈强追仿,画龙成蜥蜴。

    有唐文最盛,韩伏甫与白。

    甫白无不包,甄陶咸所索。

    侯初守二郡,山水多助益。

    升高觞嘉宾,赋笔速鹰翮。

    葺书成大轴,许我观琮璧。

    真物固易辨,恨无百金易。

    借从怀袖归,诵玩废朝夕。

    譬如游国都,惝怳失阡陌。

    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帼。

    岂比夸受降,甲斋熊耳积。

    重见元和风,珠玉敌海舶。

    自惭寒饿为,何张空避席。

    关于诗人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