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口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

    君従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

    惨淡云水昏,晶荧沙砾碎。

    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苦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彭城旧无石炭。

    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aa17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

    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

    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

    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

    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

    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

    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

    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

    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

    悬知不久别,妙理重细评。

    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

    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

    退食悮相従,入门中自惊。

    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

    念当闭阁坐,颓然寄聋盲。

    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

    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初来花争妍,忽去鬼无迹。

    使君闲如云,欲出谁肯伴。

    清风独无事,一啸亦可唤。

    来従白苹洲,吹我明月观。

    门前远行客,青衫流白汗。

    问子何匆匆,王事不可缓。

    故人钱与李,清庙两圭瓚。

    蔚为万乘器,尚记沟中断。

    子亦东南珍,价重不可算。

    别情何以慰,酒尽对空案。

    惟持一榻凉,劝子巾少岸。

    此风那复有,尘土飞灰炭。

    欲寄二大夫,发发不可绊。

    君为江南英,面作河朔伟。

    人间一好汉,谁似张长史。

    上书苦留君,言拙辄报已。

    置之勿复道,出处俱可喜。

    攀舆共六尺,食肉飞万里。

    谁言远近殊,等呈朝廷美。

    遥知送别处,醉墨争淋纸。

    我以病杜门,商颂空振履。

    后会知何日,一欢如覆水。

    善保千金躯,前言戏之耳。

    身闲曷不长闭口,天寒正好深藏手。

    吟诗写字有底忙,未脱多生宿尘垢。

    不蒙讥诃子厚疾,反更刻画无盐丑。

    征西自有家鸡肥,太白应惊饭山瘦。

    与君相従知几日,东风待得花开否。

    拨弃万事勿复谈,百觚之后那辞酒。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

    闻道吹嘘借余论,故教流落得生还。

    清篇带月来霜夜,妙语先春发病颜。

    诗酒暮年犹足用,竹木高会许时攀。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