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汪广洋 / 汪广洋所有的诗词

    咸阳宫中惊走鹿,海内豪强起争逐。高才疾足谁得之,楚霸垂涎几上肉。

    彭城南面高高台,吐气扬眉跃马来。揽辔翻疑迸星电,据鞍了不动尘埃。

    行人侧目高台路,底信君王戏驰骛。宁知酷意事鞭箠,要取乾坤归独步。

    忆昨驰向鸿门中,张乐左邀隆准翁。凡马谁令俱辟易,真龙天实启英雄。

    项庄拔剑当筵喜,百二山河酒杯里。焉知旁有樊将军,怒发冲冠壮心起。

    翩然得势腾苍鹰,坐使雕鹗笑不应。手中玉斗碎如雪,帐底貔貅冷若冰。

    事机一去竟莫举,盖世拔山皆谬语。虞姬痛别难再逢,乌骓欲逝从何许。

    老我平生怀古心,触目兴嗟爱远临。西游七泽云梦水,东践三齐泰华岑。

    北来独立高台上,范增之坟屹相向。黄河到海不复清,此意令人绝悲怆。

    李白醉著宫锦袍,倒骑长鲸鞭怒涛。笑歌濯足九江水,睥睨万象轻鸿毛。

    先生早已避名誉,远棹孤舟弄云去。夜深手把明月光,更访龙图读书处。

    吴兴山水称奇绝,欲往见之不可得。山如游龙水如练,寤寐神交久相识。

    去年东征震泽归,偶向吴兴泛夕晖。浮玉山前酒初熟,碧浪湖中鱼正肥。

    径从买鱼酌白酒,短篷系在沧洲柳。看山饮水无了期,雪花飞来大如手。

    山苍苍,云茫茫,别去怀思山水长。今年触热上齐鲁,直驾天风辞豫章。

    江湖蛟鼍宅,淮蔡鱼龙乡。黄河下泻神激扬,一息泰山青在望。

    比来宴坐观清济,却忆雄飞数千里。东掖郎官尤好奇,酌我春风紫薇底。

    手提名画山水图,派出吴兴松雪里。求我试作山水歌,为我素知山水美。

    展图累日怡心神,水绿山青太逼真。联镳二子谩驰骋,我亦况是丹青人。

    吴兴书法妙天下,笔意寻常寓图画。一水一山蟠籀文,裴迪来时绝惊讶。

    君不见司马迁,生平足迹半山川。主经奴史走百氏,回得山川一气先。

    愧我长年事奔走,耿耿胸中复何有。雕虫刻楮殊未工,默对江山玩星斗。

    酌君白玉杯,赠君黄金鞭。君当远行迈,听我歌短篇。

    维蜀控西土,相去何绵绵。铜梁倚白日,巫峡横青天。

    周原开沃壤,万壑成奔川。文翁昔领校,风俗为之迁。

    武侯继秉国,纲纪乃秩然。由来蜀故老,念之如在焉。

    君今肃将命,礼义重所专。冠盖宛相远,照耀江之边。

    澄江上新鲤,碧树当离筵。君行壮远别,慷慨薄云烟。

    兹事信足美,高谊良可宣。聊因写馀兴,浩歌秋风前。

    县宰张公子,能官且好文。拟将清白节,报答圣明君。

    抚卷歌秋水,扬舲带夕曛。鸡山何处是,西望碧絪缊。

    雨花台下承明发,尽日王维画里行。到此溪山愈幽绝,令人想见谢宣城。

    金戈四塞烟尘里,游说纵横日蜂起。喜则连和怒则攻,琐琐会盟何足齿。

    渑池城西百尺台,落落潇潇吹草莱。白头父老走相告,此处秦王会赵来。

    往年谲易连城璧,已憾当初留未得。一朝又约西河地,势欲平吞弱强敌。

    秦王虎视函谷东,海内诸侯皆向风。邯郸伊迩弹丸地,秦拟取之犹彀中。

    赵家赖有相如在,肯与惠文增气槩。左右侍立如堵墙,张目叱之如芥蒂。

    秦王倚酒何见欺,岂以声音赵所知。转柱拨弦未终曲,抽毫伸纸已多时。

    相如一顾闻秦乐,瓦缶高擎侑王勺。请王一击为赵王,颈血溅王心不怍。

    酒阑会罢当渑池,两国陈兵目送之。后来登台念遗事,恸及西周王道衰。

    我思赵璧非为宝,相如病后廉颇老。季世焉知用郭开,反手邯郸迹如扫。

    种蔬不满畦,畦大蔬亦长。?瓠荂修条,韭薤被腴壤。

    耘耔励昕夕,灌溉益培养。新苗抽露茎,巨叶覆云掌。

    生意日已敷,辟土日已广。沟浍渐疏豁,螟螣在祛攘。

    靡靡充盘盂,稍稍积瓶盎。乃知天地间,服力足有仰。

    苟不苦心志,胡能奉馀飨。为尔罄空言,聊以寄幽想。

    万壑长风吹老髯,轻云时送雨廉纤。暂停候馆拈春碧,爱杀春盘野荠甜。

    在昔有夫妇,隐居随岩巅。饥食岩中芝,渴饮岩下泉。

    一朝化双鹤,飘飘上九天。蹇予好事者,览兹怀古先。

    迩来安宜生,叙述梁氏贤。交游崇信义,举指节周旋。

    雍容家室间,琴瑟协鸣弦。宾客敬相待,子孙罗其前。

    秋霜照白发,消遥各忘年。世虑素超越,一日同弃捐。

    乡里悉惊羡,诗赋多流传。我思人之死,渺如风中烟。

    偕欢尚莫遂,偕老难必然。王国道化行,仁风被八埏。

    俾民生无虞,俾民死获全。我歌汝坟章,再赓偕老篇。

    一为梁所重,一为圣所宣。

    关于诗人
    汪广洋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