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范浚 / 范浚所有的诗词

    后湖翰墨真追古,前辈风流独到今。二月书题看六纸,一篇诗律抵千金。

    周郎酒里君相得,韦九花间我欲寻。饭颗山头如会遇,慇勤为道仰高心。

    栽松待成阴,种漆拟作器。人皆笑艰拙,往往后得利。

    君看植凌霄,百尺蔓柔翠。新花郁煌煌,照日吐妍媚。

    风霜忽摇落,大木亦彫瘁。视尔托根生,枯茎无残蒂。

    先荣疾萧瑟,物理固艰恃。凌霄亟芳华,衰歇亦容易。

    朝曦杲晴空,宿雾开纷披。萦纡度墟曲,荦确行溪湄。

    横桥转山腰,丹垩明招提。豁谺觑阴洞,欲入愁途迷。

    流泉暗淙琤,喷壑跳珠玑。岩根石彩翠,映水光参差。

    穷高上苍岑,支策行攲危。林端出绀宇,兀与浮云齐。

    曾来念旧事,历历经行时。松长向如人,今已老十围。

    我尚喜青鬓,还年未生丝。偕游数君子,意拟探幽奇。

    诸峰未历览,寒日还平西。同携下前麓,却望兰阴归。

    明年艳阳春,更约相追随。当须各努力,补屐寻幽期。

    昔人好与胜己处,今世陋学多专愚。惜哉计出柏马下,往往自足令人吁。

    子今年少且竞爽,径拂归袖真良图。人言十步有茂草,行矣求益无踌躇。

    焚鱼共酌田家醴,欢酣递啸凉风起。子谙懒叔故相携,指点村南聊纵履。

    行行林影摇参差,拄杖扶我长过眉。幽寻极眺不知倦,路转石角时钩衣。

    泉声入耳淙琤玉,何许泠泠砧杵续。悠然发兴见南山,林壑盘纡如岳麓。

    喧卑迥隔区中缘,况复华月升东边。明凝苔露正皎皎,净映石濑弥娟娟。

    方欣清景多幽事,扬煇莫遣浮云蔽。绝怜萤影巧自持,却厌蛙欢苦无谓。

    归来阿朗傍隅趋,示我长吟意有馀。明宵有月更相就,还看玉轮游舞雩。

    不齐宰单父,廪廪德垂久。当年诚化洽,谁忍辄欺负。

    能令夜渔人,有得弃不取。何因政乃尔,贤助则多有。

    东嘉侔洛师,雅号士渊薮。儒风既纯古,俗习自忠厚。

    兄行试牛刀,岂复劳决剖。鸣弦会多暇,遇事无掣肘。

    悬知著嘉迹,远与宓生偶。匪谓得声荣,期兄富师友。

    上人眼睛黄,游艺出天悟。胸中七曜历,掌上九筹数。

    通医诏百药,袭气了三住。馀犹穷众术,辨口剧河注。

    谁云不拘教,心实谨律度。提携木上座,白足勤远步。

    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尘屦。高谈翠竹法,时觅碧云句。

    语以丘轲书,竦踊知咏慕。南山古花界,可隐玄豹雾。

    挽使小淹留,怀归锡难驻。长途雪没胫,栗烈正寒冱。

    披披拂风袖,笑话岩中趣。巾瓶到铜山,钟梵岁云暮。

    浮云亦何意,南北自来去。迟尔青春深,过予碧溪路。

    汉家蒲车邀客星,严公高举鸿冥冥。故人作帝且不屈,肯复俯首趋群卿。

    姚江知是公卿聚,乡人尚敬陈山墓。宁须封鬣卧麒麟,古陇荒凉名自著。

    徐侯健令聊弦歌,草鞠犴圄庭张罗。作堂县圃得面势,正见列岫青峨峨。

    堂名不为游观设,标榜严公仰前哲。令方冰檗事清修,日企陈山思砥节。

    世人慕贵不足论,下马泣拜汾阳坟。令今但望钓翁冢,好尚与俗真莸薰。

    往闻范公当守睦,严濑奉祠初结屋。至今压水抗轩楹,高椓檐牙映乔木。

    此堂徐侯能始基,后来继者知为谁。垩丹他日傥漫漶,补理勿废兹良规。

    我行田间叹且惊,田间旱块丝纵横。荆榛恶草亦枯瘁,虽有稷黍何由生。

    田边老人为予语,欲语先愁泪如雨。老儿百指住山西,世业农桑不工贾。

    年年此田收好谷,玉粒长腰舂百斛。公私取给有赢馀,作饭为麋肥口腹。

    今年旱种良辛苦,抱瓮浇畦宁入土。囷倾旧谷已无馀,新谷疏芜复如许。

    年年百指无忧畏,今年百指俱憔悴。饿死填沟自不辞,只愁逋负官家税。

    即今官税催输入,督吏临门如火急。老儿可是乐徵呼,其奈黍头无一粒。

    我感翁言情激烈,却笑老翁言太拙。为陈天子有深仁,子惠穷民念民切。

    况今官府皆时贤,会将租责都蠲捐。庶几俭岁亦得饱,且与尔曹图醉眠。

    昔人骄豪自髫鬌,万里浪欲乘风破。暮年志计转难量,眼看一州如斗大。

    今君容膝能自安,高馆不与身相关。作斋似斗意阔达,宇量宁妨广百间。

    足明居世惟知足,宽窄在心非在屋。莫言斋小碍人眉,清绝坐销愁万斛。

    奉身那用有馀为,身稳心安君自知。软褥傍炉时枕肘,不须小帐更低垂。

    也知丈室含无际,自有壶公容客地。斗斋我已戏题诗,斗酒还当就君醉。

    关于诗人
    范浚

    范浚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