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高秋,城南昨夜游。行厨依绿树,长席近河流。
鸥梦芙蓉渚,渔灯杜若洲。荒闲尽堪乐,何必酒家楼。
一灯一影共成三,人问移天只自惭。近报归来非诳说,便从窗下种宜男。
白屋无媒地,春来乱草深。席门风自动,圭窦日长阴。
袖有匡时策,诗皆治世音。一朝登紫阁,慎莫变初心。
檀郎踪迹似风蓬,几夜因缘在梦中。不及天孙衾与枕,一年犹得一相同。
乐庵江都人,来作昆山客。布衣三十余,言行皆道德。
王公双眼如镜明,一见遂识人中英。
即令女弟侍巾栉,不久竟成天下名。州县屡迁官,台阁荐膺职。
甘心民事恤饥寒,苦口君身论阙失。一朝谢病解朝簪,托身便筑圆明庵。
自言腊月三十日,散场似与禅和参。哀哉三百年,荒丘久无主。
猛欲问梅花,梅花寂无语。呜呼白石烂、沧海枯,先生之名不可磨,先生之名不可磨。
郭外东南隅,行行仅六里。土地颇高肥,泉流亦甘美。
昔人爱此民风和,王公薤露时来歌。谁知兴废眼前事,旧坟渐少新坟多。
杨生一乡彦,考盘在空谷。官田时趁雨中耕,父书夜向灯前读。
乐庵之墓屋东头,人物吾邦第一流。杨生怀贤悯芜秽,有时岁事来恭修。
斯文在斯人,斯人不可作。我欲荐梅花,梅花已零落。
呜呼三尺法天下知,先生之封谁敢夷,先生之封谁敢夷。
闻君黑发渐成皤,谁信闺人白更多。唱惯阊门杨柳曲,无心来听扊扅歌。
兄弟当家子若林,情怀偏向酒边深。里中恶少多相侮,不设机关半点心。
泗园文脉接莲峰,姓氏曾收县志中。只为书声消歇久,子孙谁免哭途穷。
退之未四十,俄落六七齿。作诗十八韵,付之不得已。
余生忝为士,隐独慎动止。视父固不肖,行已颇有耻。
夙怀心腹疾,久待旦晚死。临镜照面目,自疑不是已。
去年冬至夜,节气冷于水。一齿忽焉落,易与拔毛比。
旁者皆动摇,参差不相似。今年落渐多,牢者无几矣。
譬彼熟瓜蒂,谁能强经纪。嚼物苦及龈,剔塞敢劳指。
糜粥与豆液,百物此可恃。自念始半百,老态遽若尔。
亲宾爱莫助,候问空惊视。情至亦可伤,理明聊复喜。
天地有时老,红颜岂常美。何以慰我怀,愿有读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