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吴敬梓 / 吴敬梓所有的诗词

    大块多噫气,斯斋众响俱。其南为梵宫,其西为仙壶。

    水色碧于黛,花光红若霞。连甍架飞栋,即此是仙家。

    叔度不相见,因之鄙吝生。春花香水榭,暮雨暗江城。

    游屐五年共,行觞一座倾。掀髯唯笑傲,捧腹更从衡。

    渴骥临摹妙,捕蛇诗句清。解衣看盘礴,信手即经营。

    吹影空斋话,游丝小院晴。郤超真好客,许武果成名。

    忆昔方年壮,翱翔上帝京。每观三耦射,尝餍五侯鲭。

    瘦马投山店,扁舟问水程。燕吴悲异路,楚越又宵征。

    老忆家千里,愁形发数茎。言归呼酒伴,良友订诗盟。

    满贮红粱酝,新烹玉糁羹。虚堂宜说剑,曲室且鸣筝。

    炉几多萧散,门庭少送迎。悬弧当胜日,折简召耆英。

    座有金光草,人疑木帝精。狂夫来索醉,洗盏祝长庚。

    斯园最高处,惟见云舒卷。凭栏一御风,不觉泠然善。

    地本烟霞窟,兄为巢许伦。百年歌帝力,十亩乐天真。

    抱阜宜营室,还汀许结邻。绿回芳草长,黛染远峰匀。

    社鼓乌江庙,灵旗牛渚津。山川馀质朴,习俗尚清淳。

    野老嬉游共,村翁来往频。藤萝阴漏月,桑柘影随身。

    美酒盈杯劝,良苗几棱新。饧箫花外市,牧笛雨中春。

    幸免家人谪,偏馀稚子亲。摊书消永夜,高枕卧清晨。

    自著潜夫论,宁辞原宪贫。昨秋过故里,留我住弥旬。

    薜荔依门巷,蒹葭变水滨。圆沙知雁聚,曲港见鸥驯。

    蟹簖缘溪富,鱼罾罥树均。嘉肴仍速舅,肥牡定娱宾。

    愿得长相倚,须完未了因。寄声劳扰客,此是武陵人。

    吾宗宜硕大,分派衍梁溪。名字标黄阁,纶音降紫泥。

    清才堪禁近,课士且卑栖。系马春风暖,衔杯月影低。

    槐阴看鳝集,柳外听乌啼。钟阜邀词藻,秦淮净品题。

    微吟惊候吏,奏绩付诗奚。大雅将沦落,斯文赖整齐。

    昔年贤使相,投分几招携。岂合甘萧散,应难得久稽。

    声称盈玉殿,依旧赴金闺。

    帝德敷文教,醇儒受主知。南屏誇毓秀,西浙信钟奇。

    邹鲁心源接,皋夔事业宜。摛辞先紫闼,簪笔上丹墀。

    鳌禁回翔日,龙楼申命时。风期储作相,简畀命为师。

    圣代恩光美,诸生教育垂。中川飞綵舸,长路飏云旂。

    被化千馀里,劳臣三载期。弦歌声络绎,羽籥舞参差。

    继志人皆仰,因材笃靡遗。冰壶常自耀,水鉴果无私。

    舒啸闻鸾凤,挥豪篆虎螭。春风开绛帐,夜雪坐皋比。

    语默无非教,周旋必中规。叩帘仍待问,撤幕不差池。

    三变容皆见,一隅举所疑。持衡馀奖进,取士掩瑕疵。

    披览官斋晚,微吟夜漏迟。孤寒群爱戴,蹶弛荷扶持。

    昔岁彤廷诏,曾令蓬户窥。不才尘荐牍,授简写新诗。

    坐待官厨饫,吟看日晷移。几回瞻謦欬,再拜奉师资。

    知遇真难报,蹉跎尚若斯。惊心易寒暑,临别重讴思。

    哲匠饶经济,名贤好翼为。鸾台九重待,凤阁百僚随。

    教泽咸沾被,酬恩难絷维。抠衣姑孰路,惆怅送旌麾。

    先人结庐深山中,布衣蔬食一亩宫。青山层叠列画障,绿树槎枒映帘栊。

    门迎流水蓼花湾,牧唱樵歌竞往还。琴樽无恙尘嚣静,指点深林莫霭间。

    有明末运干戈里,黄巾赤眉纷如蚁。淮南十家九家空,眼看城郭生荆杞。

    先人仓皇走避兵,茅屋倾攲茂草生。汗莱满目牛羊下,野水争流禽鸟鸣。

    五十年来成幻梦,斜阳废墅少人行。吾先君子长太息,欲将旧宅重经营。

    手持钱帛告田父,昔吾先人此环堵。多年侵夺勿复言,梁燕飞来知故主。

    茅茨重剪土重筑,酾酒诸昆共挥麈。竹苞松茂好相期,莫忘先人庆宁宇。

    袛今摇落又西风,一带枫林绕屋红。明月空传天子诏,岁时瞻仰付村翁。

    鸿雁鸣雍雍,白露凄以队。大夫用为贽,德与长者配。

    或谓之鴚鹅,南游青春背。况乃上虞县,民力遂可废。

    春衔拔草根,秋啄除其秽。怅焉忽单飞,孤鸣中肠碎。

    伤彼水中鸠,关关和其喙。

    一痕蟾光白昼残,空庭有人病未安。暮禽辞树疑曙色,影落文窗移琅玕。

    无聊尽日秋声聚,露重罗衣玉骨寒。欲攀仙桂问月姊,老兔深藏不死丹。

    仰天长啸夜气发,丝丝鬼雨逼雕阑。

    关于诗人
    吴敬梓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