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辙 / 苏辙所有的诗词

    世上升沉都梦里,春来强健斗樽前。

    公田种秫全抛却,坐客无毡谁与钱。

    春深风雨半相和,节物令人意绪多。

    中酒何须问贤圣,和诗今尚许羊何。

    细雨添春色,微风净闸流。

    徂年半今世,生计一扁舟。

    饮食随鱼蟹,封疆入斗牛。

    江波方在眼,转觉此生浮。

    亭高众山下,胜势不自收。

    冈峦向眼尽,风籁与耳谋。

    鸢飞半岭息,云起当空游。

    视身如乘风,超然忘百忧。

    暮归室中居,唯见窗户幽。

    视听随物变,恍谁识其由。

    截竹为杖瘦且轻,石坚竹破误汝行。

    削木为杖轻且好,道远木折恐不到。

    闽君铁杖七尺长,色如黑蛇气如霜。

    提携但恐汝无力,撞坚过崄安能伤。

    柳公虽老尚强健,闭门却扫不复将。

    公足力无险阻,怜公未有登山侣。

    回生四海惟一身,袖中长剑为两人。

    洞庭漫天不觉过,半酣起舞惊鬼神。

    愿公此杖亦如此,适意遨游日千里。

    归来倚壁示时人,海外苍茫空自记。

    芭蕉移种未多时,濯濯芳茎已数围。

    毕竟空心何所有,欹倾大叶不胜肥。

    萧骚莫雨鸣山乐,狼籍秋霜脱敝衣。

    堂上幽人观幻久,逢人指示此身非。

    天命无不全,人事每自伤。

    譬如摩尼珠,宛转有余光。

    藻饰不能加,尘垢岂有亡。

    世人未尝识,姑射手自将。

    我公体自然,率性非勉强。

    驰驱四十年,不入忧患场。

    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

    小儒岂知道,宿昔窥门墙。

    申屠师无人,无足亦自忘。

    如逢郑执政,一笑先生傍。

    一岁不复居,一日安足惜。

    人心畏增年,对酒语终夕。

    夜长书室幽,灯烛明照席。

    盘飧杂梁楚,羊炙错鱼腊。

    庖人馔鸡兔,家味宛如昔。

    有怀岐山下,展转不能释。

    念同去闾里,此节三已失。

    初来寄荆渚,鱼雁贱宜客。

    楚人重岁时,爆竹鸣磔磔。

    新春始涉五,田冻未生麦。

    相携历唐许,花柳渐牙折。

    居梁不耐贫,投杞避糠核。

    城南庠斋静,终岁守坟籍。

    酒酸未尝饮,牛美每共炙。

    谓言従明年,此会可悬射。

    同为洛中吏,相去不盈尺。

    浊醪幸分季,新笋可饷伯。

    巑巑嵩山美,漾漾洛水碧。

    官闲得相従,春野玩朝日。

    安知书閤下,群子并遭馘。

    偶成一朝荣,遂使千里隔。

    何年相会欢,逢节勿轻掷。

    古人避世事,岂问家有无。

    但言鸿鹄性,不受樊笼拘。

    公家昔盛时,阡陌连三衢。

    食廪济寒饿,婚嫁营羁孤。

    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

    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

    抚掌不复言,但以文字娱。

    我恨见公迟,冉冉重霜须。

    高吟看落笔,剧饮惊倒壶。

    负罪不自知,适意忘忧虞。

    忽闻叩天阍,言旋故山庐。

    朋友不及谋,亲戚亦惊呼。

    人生各有意,何暇问俗徒。

    嗟我好奇节,叹公真丈夫。

    天高片帆远,目断青风徂。

    惟应东宫保,迎笑相携扶。

    东方书生多愚鲁,闭门诵书口生土。

    窗中白首抱遗编,自信此书传父祖。

    辟雍新说従上公,册除仆射酬元功。

    太常弟子不知数,日夜吟讽如寒虫。

    四方窥觇不能得,一卷百金犹复惜。

    康成颖达弃尘灰,老聃瞿昙更出入。

    旧书句句传先师,中途欲弃还自疑。

    东邻小儿识机会,半年外舍无不知。

    乘轻策肥正年少,齿疏唇腐真堪笑。

    是非得失付它年,眼前且买先腾踔。

    蜀人不信秦川好,食蔗従梢未及甘。

    当道沙尘类河北,依山水竹似江南。

    观形随阜饮溪鹿,云气侵山食叶蚕。

    犹有道人迎客笑,白须黄袖岂非聃。

    关于诗人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