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辙 / 苏辙所有的诗词

    作官如负担,一负当且驰。

    不知息肩处,妄问道远迩。

    我乘章江流,却入宛溪水。

    舍舟陟崔嵬,行路极旬已。

    名都便欲过,佳处赖公指。

    仰攀叠嶂高,俯阅双溪美。

    不悟身乘空,但觉风吹耳。

    云烟变遥壑,歌吹闻近市。

    倦游得清旷,行役有新喜。

    公言顷榛秽,斩伐従我始。

    堰水种蒲莲,开山莳梅李。

    拥本待成阴,养花要食子。

    遗风揖桓谢,父老邀黄绮。

    邦人鱼依蒲,食客莪在芷。

    春阴迫寒食,谓我姑且止。

    嗟余去乡国,屡把刀环视。

    感公鹄鹭修,怜我凫鸭庳。

    异邦逢故人,宁复固辞理。

    高谈云汉上,烂醉笙歌里。

    落日尽公欢,推挽未应起。

    湖里种荷花,湖边种杨柳。何处渡桥人,问是人间否。

    我怀同门友,势如晓天星。

    老去发垂素,隐居山更青。

    退翁联科第,俯仰三十龄。

    仕官守乡国,出入奉家庭。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

    新诗得高趣,众耳昏未听。

    笑我老忧患,奔走如流萍。

    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

    晚春首归路,朱轓照长亭。

    县令迎使君,彩服导辎軿。

    长叹或垂涕,平反知有令。

    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

    空中蜂队如车轮,中有王子蜂中尊。

    分房减口未有处,野老解与蜂语言。

    前人传蜜延客住,後人秉艾催客奔。

    布囊包里闹如市,坌入竹屋新且完。

    小窗出入旋知路,幽圃首夏花正繁。

    相逢处处命俦侣,共入新宅长子孙。

    今年活计知尚浅,蜜蜡未暇分主人。

    明年少割助和药,惭愧野老知利源。

    城中醉人舞连臂,城外醉人相枕睡。

    此人心中未必空,暂尔颓然似无事。

    我生从来不解饮,终日腾腾少忧累。

    昔年曾见乐全翁,自说少年饮都市。

    一时同饮石与刘,不论升斗俱不醉。

    楼中日夜狂歌呼,钱尽酒空姑且止。

    都人疑是神仙人,谁谓两人皆醉死。

    此翁年老不复饮,面光如玉心如水。

    我今在家同出家,万法过前心不起。

    此翁已死谁与言,欲言已似前生记。

    钟陵距池阳,相望千里内。

    江神欺我贫,屡作风雨碍。

    欲投皖公宿,三日逢一噫。

    孤篷面空山,朝食淡无菜。

    白醪幸余沥,黄卷漫相对。

    饥吟非吾病,疾走老所戒。

    焦先近不远,蜗舍闻尚在。

    区区问养生,借我一帆快。

    西邻禅师怜我老,北苑新茶惠初到。

    晨兴已觉三嗅多,午枕初便一杯少。

    七碗煎尝病未能,两腋风生空自笑。

    定中直往蓬莱山,卢老未应知此妙。

    扁舟逢野岸,试出步崇冈。

    山转得幽谷,人家余夕阳。

    被畦多绿茹,堆屋剩黄粱。

    深羡安居乐,谁令志四方。

    昔我迁龙川,不见平生人。

    倾囊买破屋,风雨庇病身。

    颀然一道士,野鹤堕鸡群。

    飞鸣闾巷中,稍与季子亲。

    刺口问生事,褰裳观运斤。

    俯仰忽三年,愈久意愈真。

    送我出重岭,长揖清江滨。

    方营玉皇宫,栋宇期一新。

    成功十年後,脱身走中原。

    见公心自足,徒步非我勤。

    我归客箕颍,昼日长掩关。

    仆夫忽告我,门有万里宾。

    问其所从来,笑指南天云。

    心知故人到,惊喜不食言。

    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顷田。

    年年种麦禾,仅能免饥寒。

    君来亦何为,助我耕且耘。

    嗟古或有是,今世非所闻。

    人生本无有,众幻妄聚耳。

    手足非吾亲,何况妻与子。

    偶来似可乐,强作室家喜。

    忽去未免悲,欣成要矜毁。

    君家两岁儿,毕竟何自始。

    变化违初心,涕泗剧翻水。

    吾侪近始悟,造物聊复试。

    道力竟未完,聪明信难恃。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

    一従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

    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

    关于诗人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