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辙 / 苏辙所有的诗词

    彭城欲往台无檄,初喜东西合为一。

    将军走马随春风,精锐千人森尺籍。

    口占佳句惊众坐,手练强兵试鸣镝。

    酒酣起舞花满地,醉倒不听人扶出。

    归来相对如梦寐,虎踞熊经苦岑寂。

    黄楼方就可同游,饮尽官厨三百石。

    伯时作《龙眠山庄图》,由建德馆至垂云沜,著录者十六处,自西而东凡数里,岩崿隐见,泉源相属,山行者路穷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胜金岩、宝华岩、陈彭漈、鹊源。

    以其不可绪见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为之记,又属辙赋小诗,凡二十章,以继摩诘辋川之作云。

    建德馆龙眠渌净中,微吟作云雨。

    幽人建德居,知是清风主。

    墨禅堂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

    如何一丸墨,舒卷化山川。

    华岩堂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

    画作正定看,于何是佛性。

    云芗阁清溪便种稻,秋晚连云熟。

    不待见新春,西风芗自足。

    发真坞山开稍有路,水放亦成川。

    游人得所息,真意方澹然。

    芗茅馆山居少华丽,牵茅结净屋。

    此间不受尘,幽人亦新沐。

    璎珞岩泉流逢石缺,脉散成宝网。

    水作璎珞看,山是如来想。

    栖云室石室空无主,浮云自去来。

    人间春雨足,归意带风雷。

    秘全庵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尝违。

    溪山亦何有,永觉平日非。

    延华洞共恨春不长,逡巡就摇落。

    一见洞中天,真知世间恶。

    澄元谷石门日不下,潭镜月长临。

    细细溪风渡,相看识此心。

    雨花岩岩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堕。

    忽下幽人前,知子观空坐。

    泠泠谷层崖落飞泉,微风泛乔木。

    坐遣谷中人,家家有琴筑。

    玉龙峡白龙昼饮潭,修尾挂石壁。

    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

    观音岩倚岩开翠屏,临潭置苔石。

    有所独无人,君心得未得。

    垂云沜未见垂云沜,其如归兴何。

    路穷双足热,为我洗盘陀。

    胜金岩置马步岩间,岩前得平地。

    肴蔬取行簏,粗饱有遗味。

    宝华岩团团宝华岩,重重荫珍木。

    归来得商鼎,试鬻溪边绿。

    陈彭漈苍壁立精铁,县泉泻天绅。

    山行见已久,指与未来人。

    鹊源溪深龟鱼骄,石瘦椿楠劲。

    借子木兰船,宽我芒鞋病。

    〈四诗皆记伯时所画。

    虚堂竹丛间,那复压竹远。

    风庭响交戛,月牖散凌乱。

    尚恐昼掩关,婵娟不长见。

    中堂开素壁,萧飒起霜干。

    随宜赋生意,落笔皆葱茜。

    根茎杂土石,枝叶互长短。

    依依露下绿,冉冉风中展。

    开门视丛薄,与此终何辨。

    肘后医方老更精,须眉白尽气弥清。

    只应救病能无病,岂是平生学养生。

    门人久作开堂老,庭桧看成合抱围。

    他日浴堂归洗背,回头还解放光辉。

    得罪南来正坐言,道人闭口意深全。

    天游本自有真乐,羿彀谁知定不贤。

    构火暾暾初吐日,飞流滚滚旋成川。

    此心此去如灰冷,肯更逢人问复然。

    百年摩诘阳关语。

    三叠嘉荣意外声。

    谁遣伯时开缟素,萧条边思坐中生。

    西山阳关万里行,弯弓走马自忘生。

    不堪未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

    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

    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

    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

    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

    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

    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

    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

    石泉澣巾帨,土釜煮桃竹。

    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

    华严有余帙,默坐心自读。

    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

    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

    犹恐堕声闻,大愿勤自督。

    湖南堂宇深,湖北林亭远。

    不作过湖桥,两处那相见。

    穴鼠何须窭数衔,粗官不用苦高谈。

    夜倾渌蚁风吹竹,昼拥黄?雪覆庵。

    每作微词还自笑,偶渐余润亦成酣。

    公诗精绝非伦拟,自古骚人尽在南。

    燕窠泥土一春衔,惭愧封侯止立谈。

    旧隐尚闻存竹径,归休但要葺茅庵。

    钓船梦想沿溪泛,酒盏遥思向日酣。

    强欲迟留依幕府,吴公行恐召河南。

    天教穷困欲谁衔,生事那须一一谈。

    自笑丰年尘满甑,不堪雨后菌生庵。

    士师憔悴经三黜,陶令幽忧付一酣。

    他日归耕若相忆,尺书频寄北山南。

    中池有士闭重关,夜发天光走玉环。

    白日封人人不识,幅巾破褐任尘漫。

    关于诗人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