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韩维 / 韩维所有的诗词

    少年尝记作西游,尤蕊奇葩夹道秋。

    今日家园开烂熳,怳疑身在蜀江头。

    小沾清露细摇风,养得新花北第红。

    客至莫教樽酒燥,朝吟夕赏未知穷。

    堂前堂后尽芙蓉,晴日烘开万朵红。

    不把一樽酬胜赏,忍看憔悴落霜风。

    适郊惮勤远,近市厌喧跼。

    纷然异趋向,日晏靡宁足。

    回车憩琳馆,邂逅得所欲。

    凉飚飒生林,飞雨时度竹。

    醇醪挹云浆,佳果咀冰玉。

    欢争校奕棋,谈笑追割肉。

    兹辰著术令,嬉燕动辇毂。

    聊从一时乐,庶以同厥俗。

    诗人歌乐郊,以政不以游。

    太守名是地,岂非为民谋。

    下车布条教,惠爱春风柔。

    丹笔平枉讼,赭衣息奸偷。

    政和岁亦丰,闾里舞且讴。

    及我闲暇时,驾言此淹留。

    杂花艳暄朝,翠竹鲜霜秋。

    有台下观渔,有堂前抗侯。

    觞斝纷错,管鼓亦喧啾。

    都人从公来,小大毕休休。

    施设苟异此,且为民所仇。

    台高池益深,不若墟与丘。

    贤而后能乐,轲言良有由。

    聊书太守意,庶几来者求。

    长松盘青冥,郁与窗户封。

    许翁写生意,独得毫墨外。

    年侵日昏剥,拂拭自君辈。

    得非神物守,以待真赏会。

    翛然簿书暇,恍若岩壑内。

    举手扪紫烟,侧耳听清籁。

    苍林与老石,野性旧所爱。

    一从官都邑,兹游颇乖背。

    慰此痦寐怀,典刑亦足赖。

    幸当扫尘壁,促驾我其迈。

    高堂突兀里人惊,丞相规模固自宏。

    移石远分嵩峤色,凿池切放潩泉声。

    茱萸结佩聊同俗,鹦鹉传杯岂吝情。

    右席先生亦华构,便应次第落新成。

    尝提十万师,为国扞羌寇。

    严兵坐大府,诸将无与右。

    旌纛俨成列,钟鼓振前后。

    曰赏固自我,有诛孰敢救。

    胜势前已次,威声日西走。

    功名未及建,得此山城守。

    捧诏顾东路,怡然引车就。

    穷秋过旧许,整驾一来觏。

    高谈不知疲,辄用火继昼。

    卒无愠黜端,少以颜色漏。

    乃知君子心,得丧不自囿。

    悔非自取之,于道有不受。

    徒然颂德美,洪量讵窥究。

    孤城俯清汝,山势远相斗。

    公庭日无事,燕坐阴华构。

    林寒山雪飞,地静玉泉漱。

    于兹乐天理,足使道牙茂。

    时寄新诗章,穷闾慰衰疚。

    杨公白首困青騧,坐对流阴颇自嗟。

    半夜星文穷斗次,平明春色遍人家。

    漫将愁思惊天运,好看新诗待物华。

    何日一樽相就醉,为君先探此园花。

    淫阴泄为雨,十日泻不停。

    蓬蒿长四壁,浊潦流纵横。

    嗷嗷鹤群游,阁阁蛙乱鸣。

    端居积幽抱,沈郁久未平。

    是时俯几望,月魄向已盈。

    浮云失四顾,孤轮午亭亭。

    微风濯炎热,衣巾凛馀清。

    起我不暇懒,超遥步前庭。

    烦忧忽以去,旷如出幽囹。

    顾谓汝妻子,速具煎炮烹。

    同里四五人,予期得邀迎。

    随时具蔬果,饤饾甘与青。

    虽无水陆珍,亦足侑杯觥。

    所期在乘兴,岂问多品名。

    诸君于我厚,匪貌实以情。

    从容谈笑间,荡不见府城。

    肴来必虚反,觞至无留行。

    岂惟清言胜,或以善谑并。

    高风揖巢许,旷论齐殇彭。

    不知轩冕贵,直以道义荣。

    置身岂非德,抚事临惹惊。

    上天作阴沴,降水灾吾氓。

    芒芒郊野外,浩若翻沧溟。

    垣庐随波尽,稼穑安有成。

    所闻此害广,郡国多所更。

    吾群急病民,定见宽税征。

    囷廪无盖藏,何以活鳏{左女右上旬下子}。

    我曾不足恤,方以口腹营。

    念始昔从学,潜心于六经。

    颇知圣人道,要在及苍生。

    胡为取自足,而不惟其赢。

    顽然度岁月,如蛙守坳泓。

    中而复自思,此其义所宁。

    圣朝盛搜拔,列位罗群英。

    晨兴朝国门,冠盖多于星。

    旦材必夔稷,抗议皆颠闳。

    双凫与乘雁,未足关重轻。

    奈何不自量,欲以愚自呈。

    退之亦有云,其犹进狶苓。

    不如且饮酒,兹事未易评。

    关于诗人
    韩维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