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王国维 / 王国维所有的诗词

    翠幕轻寒无著处,好梦初回,枕上惺忪语。残夜小楼浑欲曙,四山积雪明如许。

    莫遣良辰闲过去,起瀹龙团,对雪烹肥羜。此景人间殊不负,檐前冻雀还知否。

    金鞭珠弹嬉春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隐隐轻雷何处,将曙。隔牖见疏星。一庭芳树乱啼莺。

    醒摩醒。醒摩醒。

    昨夜绣衾孤拥,幽梦。一霎钿车尘。道旁依约见天人。

    真摩真。真摩真。

    无赖灯花又结,照别。休作一生拚。明朝此际客舟寒。

    欢摩欢。欢摩欢。

    矮纸数行草草,书到。总道苦相思。朱颜今日未应非。

    归摩归。归摩归。

    垂杨门外,疏灯影里,上马帽檐斜。紫陌霜浓,青松月冷,炬火散林鸦。

    酒醒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波逐流云,棹歌袅袅淩波去。数声和橹。远入蒹葭浦。

    落日中流,几点闲鸥鹭。低飞处。菰蒲无数。瑟瑟风前语。

    直青山缺处是孤城,倒悬浸明湖。森千帆影里,参差宫阙,风展旌旟。

    向晚棹声渐急,萧瑟杂菰蒲。列炬严城去,灯火千衢。

    不道繁华如许,又万家爆竹,隔院笙竽。叹沉沉人海,不与慰羁孤。

    剩终朝襟裾相对,纵委蛇,人已厌狂疏。呼灯且觅朱家去,痛饮屠苏。

    关于诗人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不久,以病归,相继在南通师范学堂及江苏师范学堂任教,并编译《农学报》与《教育世界》杂志。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次年,经罗举荐任学部总务司行走。这期间,他对哲学、文学有浓挚的兴趣,醉心于叔本华、康德等人的哲学,又潜心词曲,作有《人间词话》传世。辛亥革命后从事甲骨文及汉简的研究,并与日本学者多有往还。1916年回到上海,编辑整理旧籍,并继续致力于甲骨文及考古的研究。他所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殷周制度论》,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结合的开创性著作。他的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实物资料与历史文献资料互相印证的方法,系统地考明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名号、世系和称谓,立论精确,为学者所叹服。王国维在金文方面,解释文字极为矜慎,不为穿凿附会之说。此外,王国维对古音和训诂也有许多重要论著。1923年,被召为废帝溥仪充南书房行走。1925年被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考订。1927年6月2日在颐和园投昆明湖而死。王国维一生著述甚丰,其主要著作结集为《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