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皎日丽中天,金风拂细旃。

    右文遵旧制,典学重经筵。

    为进邦家彦,爰咨经史诠。

    探渊思汲古,望道未忘筌。

    制事应惟义,执中犹在权⑴。

    心恒期洞洞,志每厉乾乾。

    缅想万民上,端资百尔贤。

    周行须示我,莫谩颂丰年

    明发事清游,村烟淡霭浮。

    欲暄春旭丽,不冷晓风收。

    历历遵原陌,行行度野沟。

    杏含红见远,柳怯绿疑偷。

    近识花原未,明看枝已柔。

    问谁开谢墅,闻说是菟裘⑴。

    入谷蹊偏隘,寻逵骑半留。

    村民瞻露冕,缇士漫鸣驺。

    恍到琉璃界,纷迎云水俦。

    行营刚廿里,古寺阅千秋。

    碑字传贞观,莲经悟比邱。

    庄严信希有,名象许诠不。

    潇洒坐精舍,檐楹揭素帱。

    藉因休众倦,便以纵晴眸。

    僧进伊蒲馔,鹤弹梵呗喉。

    此来探胜赏,讵为访禅修。

    经洞犹云表,崖途有瀑流。

    要凭穷一览,未便更他投。

    曩者遥瞻企,佳哉今取酬。

    佛宁擅独乐,我只励先忧

    群山万壑总朝东,王气为龙镇郁葱。

    白水寿邱名不减,作丰迁镐事应同。

    当时提剑安黔首,此日垂衣逮藐躬。

    延伫关山千里外,每怀瞻拜八年中。

    商飔送爽清驰道,叠嶂排青列远空。

    上将随车金䍡𦌉,名王执辔玉璁珑。

    行宫视膳邀慈豫,故国旋舆仰祖功。

    只为上陵思马鬣,岂缘校猎赋车攻。

    六飞因幸兴王里,百辟咸朝庆善宫。

    讶许称觞来故老,不教警跸骇新丰。

    葛灯绡帐犹馀俭,执豕酌匏许献衷。

    华曜景中鸾扇动,若非烟里鸭香融。

    孕虞育夏天心眷,笃祜依京帝谓通。

    万祀皇清绵宝祚,扶桑初日海门红

    雕弓绣羽如霜净,几馀试射非争胜。

    曾闻古人辨良材,我亦因之学心正。

    虚堂轩豁六月凉,壮士能弯觲角强。

    羽林十二赳桓众,人人绝技夸穿杨。

    我朝弧矢服天下,太平讵敢忘戎马。

    吁嗟荩臣听予言,克念尔祖勤劳者

    出岫夏云多奇峰,峰云岫子将无同。

    蔚然谷神盟丰隆,𡺭峒霮䨴湿翠浓。

    疑有仙人宅此中,天宇不许凡尘通。

    松下忽逢采药童,告我其师曰葛洪

    枕石不如流,漱流不如石。

    瓷枕坚且洁,堪赠如兹客。

    既质玉之质,复白雪之白。

    磨涅不磷缁,拂拭多光泽。

    恍挹神仙人,精神盎内积。

    岂伴窈窕女,粉黛污颜色。

    可荐床之东,亦宜牖以北。

    张氏榴应羞,钱家石岂特。

    虚堂夏午闲,松涛泛幽席。

    朅此梦羲皇,古风如可即

    文石孰所裁,质朴用以静。

    本是山中物,却貌山中景。

    古月挂高天,白云蔚横岭。

    王画彼不如,班对吾当省

    寺景宜遥看,到寺无多奇。

    却见遥看处,纷然画景披。

    予因是絜矩,万事皆如兹。

    动而世为道,言行法则垂。

    此言往者然,至若生同时。

    远则有望耳,不厌更近之。

    偶此道中庸,释典何即离。

    阇黎粥饭罐,奚足语以斯。

    可惜占福地,尽属黄与缁。

    忆我前度来,回銮驻道陲。

    彼时亦逢雪,瑞叶纷葳蕤。

    翠柏红墙间,寒剽(钟中者谓之剽)送响迟。

    谓是宜图取,若霭属车随。

    粉本为指授,帧端题以诗。

    逮今成旧迹,宝笈藏石渠(叶)。

    六霙仍践盟,旋融春光熙。

    数间精舍中,月户亲凭窥。

    千林复万巘,色相难为辞。

    传语示其弟,坚頫踪可师

    吴山景已佳,仙真洞尤奥。

    紫霞每封户,初阳亦委照。

    奇境固无穷,奚必皆亲到。

    清游悉大略,薄旋从所好。

    重展北门图,又领西湖要

    三尸素所灭,二竖胡为作。

    予告遂颐和,还乡谚如约(浙江嘉禾长水塘俗名还乡水)。

    陛辞意恳款,请诗应允诺。

    怜汝身日羸,壮汝神犹铄。

    达生有至论,庸医无大药。

    辟谷方赤松,先难后原乐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