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放出笼中才阅年,塞山夐不让青田。

    因风吹送云间响,祗觉其音特自然

    布政宜敦本,当春乃劝农。

    良辰耕帝耤,膏雨遍畿封。

    辇路华旌映,城闉瑞霭浓。

    明禋先致享,神格益滋恭。

    耒耜青箱列,公卿法服从。

    三推亲竟亩,百室愿如墉。

    皇考贻谟烈,斋宫着肃雍。

    无须陈夏谚,即此仰尧踪

    白帝萧秋届,黄姑佳会传。

    推迁自天运,离别亦神仙。

    何处曝衣阁,谁家乞巧筵。

    屏张双兔鼓,盒闭小蛛钱。

    那觅龟龙镜,宜亲翰墨篇。

    高吟杜工部,早着祖生鞭

    忆昔轩皇临楚泽,因传广乐按云和。

    宫商之外有神解,律吕以来无是过。

    湘渚竹如赓节奏,君山树欲舞婆娑。

    伶伦何幸裁清管,正则非时问汨罗。

    鸾凤不教栖玉圃,鱼龙宛尔出烟波。

    太和终古咸池会,还胜峰青想舜娥

    东汉士林重气节,岳岳丹衷多热血。

    跋扈将军势正雄,御史埋轮轮轴折。

    狐狸不问问豺狼,棱棱正气如干将。

    广陵剧贼知感泣,千秋佳话传馀芳。

    吁嗟尧草知指佞,从古形端斯表正。

    披图恍如见此人,监史常临倍勤政

    客岁历招提,相隔倏已久。

    赤帝司南方,清和斯夏首。

    来牟秋已歉,布谷时恐后。

    惟民命系兹,恃以糊其口。

    蜥蜴竟难致,空复验蝌蚪。

    我闻神所妥,率在深林薮。

    是地有灵潭,毋乃苍龙守。

    但祈溥膏泽,屈礼吾何有。

    播之未栖田,耘之安容手。

    步祷攀烟萝,遑计磴道陡。

    沾衣汗已淋,举袂风飏垢。

    飞廉下元冥,轰砉雷应吼。

    大士慈悲心,甘露洒杨柳。

    须臾遍九垓,枯槁苏东亩。

    旋憩来青轩,为启来青牖。

    昨夏喜农诗,草书悬壁右。

    对之自忸怩,不待他人丑。

    见理既未确,触物皆成诱。

    返己试品评,臧少而多否。

    率此致咎徵,讵是明神负。

    敢期雨必零,尚惠云相偶

    披林寻石磴,颇觉劳脚力。

    到顶坐山斋,万虑于焉息。

    因悟为学方,不懈乃造极

    熙绩匪独能,亮工资群彦。

    词林擅卓荦,封疆推老练。

    简畀淮海区,奏成伫底奠。

    保障财赋地,茧丝非所羡。

    去岁吴淞灾,波臣势方扇。

    每念幸活民,玉食不能咽。

    赈济救燃眉,其何筹久宴。

    安民首察吏,瘅恶亦彰善。

    设诚物乃孚,逞明终必眩

    前朝对雪频增虑,惟恐寒威伤麦苗。

    信宿即入直𨽻境,路左迎銮来大僚。

    先咨此雪状何似,欣闻膏泽滋青郊。

    近岭云亦积盈寸,春暾融盎冻早消。

    向所萦怀一以慰,行将历历吟和韶

    登塔有会心,成句从塔下。

    借问登时何不书,攀跻应接真无暇。

    我怀杜老登慈恩,仰穿始出步步真。

    当时笔砚谁供奉,英雄未免还欺人。

    七星北户江西流,天风入耳声飕䬟。

    金陵自昔帝王州,至今遗迹归浮休。

    怪底禅宫标窣堵,应令心空万古愁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