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此俗始荆楚,特以纪岁时。

    初因吊忠悃,相沿竞水嬉。

    夏五真夏五,风日薰且熙。

    况当膏雨沾,应节聊拈题。

    昆明闪金波,回堤灿蜀葵。

    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

    黄帽双飞桨,彩缕五色丝。

    纷逐锦标得,悬望霓旌麾。

    既闹旋亦寂,凭观有所思。

    我观竞之义,所包未可涯。

    聊举数端言,以当一解颐。

    四时惟其竞,双丸日夜驰。

    江河惟其竞,东去不复归。

    大鹏竞图南,翼若云天垂。

    蟪蛄竞春秋,各各不相知。

    其间人更甚,率被名利羁。

    大禹竞寸阴,陶侃较分厘。

    所趋背膺判,同惧晷刻移。

    惟竞所以劳,其劳无止期。

    故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堞楼就废生榛荆,新城宛然为旧城。

    缓工修筑尚未逮⑴,太平亦可徵休兵。

    民风土俗颇淳朴,去岁秋成二釜足。

    长官教养尚胥勤,岂贵发奸与摘伏。

    高台南望馀颓基,想像北宋全胜时。

    铁林军人善强弩,意气直与秋云齐。

    文恬武嬉时未久,一带界河犹弗守⑵。

    吁嗟乎子孙无忘祖宗劳,一姓百世何难有

    祈年念寰宇,岂独廑山左。

    山左实灾馀,饥溺益切我。

    去岁已两熟,民情幸稍可。

    必得绥屡丰,元气乃大妥。

    封章传喜音,稠叠天恩荷。

    雪足雨复沾,麦佳禾将播(叶)。

    忆我前巡狩,悯彼遭坎坷。

    每念鸠鹄形,为之中夜坐。

    粟帑匪所惜,旬宣不教惰。

    亦惟尽此心,更赖天悔祸。

    三时苟无愆,二釜庶免饿(叶)。

    劳徕咨勉旃,休息政犹夥

    洪湖之水纳百川,仰流鳞集多鳢鲢。

    水乡民计欲一悉,打鱼早见来渔船。

    烟波浩渺舴艋集,施罟泼泼群鱼急。

    适口但取庖厨充,跳身宁惜波涛失。

    扬子银鲥节尚早,徐州秃尾未觉好。

    鲜腥况匪素所嗜,水族伤生殊不少。

    岸傍朅览命罢之,首夏正育鲲鲕时

    凛秋无雪雪乃有,宜在玉塞崇山山之后。

    层阴积冰彼其常,夫何近带山庄映轩牖。

    奔崖饮涧喷琼花,匉訇磕砉众响纷交加。

    八音六律此繁会,似过挚干缭缺方武阳襄家。

    君不见绘事后于素,又不见土鼓先云頀。

    我非子也在川上,乃亦因心惬清悟。

    渟漴漩澓潺且湲,鴐鹅麇鹿往复还。

    试看一放势莫御,其始涓涓滴滴渟滀山之湾。

    𨗳流曲折阶前洒,雪色雪声交上下。

    去年种树初点缀,今来翠干已盈把。

    北何雁碛南何吴,一家中外咫尺夫。

    取名聊尔寄清赏,岂知清赏原在神仙区。

    便教溪侧安茗垆,绿杯香雪书浇吾。

    秋云在天水在湖,兴于云水了不殊

    画舫过长堤,镜湖环迥榭。

    于焉可小憩,天水光上下。

    轻烟柳丝罥,嫩日花枝亚。

    飞跃契静观,动植含神化。

    溯洄驾言旋,吾宁此多暇

    东风堤柳晓烟新,堤外邮亭不惹尘。

    底事玉骢为迟策,芳郊今日见耕人。

    旧州迤逦接新州,沿革难从考所由。

    长堰威纡缘避潦,谋民端是圣人周⑴。

    荒榛蔓草旧州城,故迹依稀似易京(或又谓旧州即公孙瓒易京故迹云)。

    固守曾闻骑都尉,当年割据入闲评。

    士习诗书农服田,熙和一百有馀年。

    持盈此日遑耽逸,劳已勤民勉继前

    下河如釜底,十岁九遇涝。

    众壑之所归,蒿目愧疏导。

    昔亦坚闭坝,霖小颇收效⑴。

    异涨乃偾事,上下胥灾告。

    后人更鉴兹,开坝计称妙。

    昏垫数州县,岁惟赖赈粜。

    长此将焉穷,展转为忧悼。

    江乡亲历览,熟筹略知要。

    与其临事忙,毋宁先事料。

    运河足浮送,其馀应预耗。

    更浚归江路,并驱尾闾造⑵。

    今秋幸获收,大吏佳音报。

    南望为额庆,沟壑免颠倒。

    庆矣继生愁,徐沛仍泥淖

    玲珑壁罨窗,淡沲池绕砌。

    垂手可濯清,举目惟延翠。

    空澄含峭茜,浅会皆神诣。

    造物独钟秀,于何劳位置。

    缥缃展往训,自取慎所事

    更衣因便路,憩驾陟崇台。

    雨里多清况,风前无点埃。

    研瓯芳润漱,可以托吟裁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