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宿迁去岁灾,加赈早降旨。

    南巡春月过,闾阎色未起。

    凭舆惄予愁,是皆吾赤子。

    鸠形或伶仃,露肘多蓝缕(叶)。

    未见切廑怀,况乎亲见此。

    不亟令安全,岂其勤民理。

    加矣宁冉加,庶乎免转徙。

    承宣有职司,供帐何藉尔。

    留兹总大纲,庶吏尔任使。

    赈贷便宜行,毋遗宁滥矣。

    更戒忽遐陬,惟饰经途迩。

    回銮忽两月,被野麦色美。

    民心赖以定,吾亦因之喜。

    进询方伯臣,三县率如是(见前诗谓宿迁桃源清河)。

    元气讵易复,稍救燃眉耳。

    黄童及白叟,骈肩道旁跽。

    言谢尔莫频,尚冀歌盈止

    塞甸金令司神权,野花秋较春时妍。

    东皇女夷不过问,错绮缛绣争嬽嬽。

    高低绰约殊娟姣,群友翾飞弗相扰。

    傲霜凌雪此其常,节比南花犹觉好。

    嵇含疏亦广蒐罗,龙沙地远曾未过。

    设使揣称复侔色,春风桃李何争多。

    我命中人随意采,挂瓶香气胜兰茝。

    陡忆孤山锦径西,依然兴会于斯在。

    独惜无名名亦得,增谱群芳着子墨。

    卢胡大笑有是哉,得无犹被名相域。

    牡丹芍药称者谁,裳裳者华自岂知。

    以彼例此应罢之,用全其天恒希夷

    李渤读书处,今为释氏居。

    栖贤存故号,无圣演新书。

    珍重昌黎辈,排斥定何如

    闻之治河方,利合不利分。

    合则挟沙行,分则其沙屯。

    沙行流乃安,沙屯泛溢频。

    其言如诚当,智乃过禹人。

    九河非分何,何以免涨沦。

    而今岂非合,徒见淤河身。

    我来过大陆,马颊与鬲津。

    今古势既异,空叹其迹存。

    更张岂易言,而况见未真。

    利不十不变,莫如流俗循

    海苔为纸传拾遗,徒闻厥名未见之。

    何来映座光配藜,不胫而走翳予思。

    囫囵无缝若天衣,纵横细纬织网丝。

    即侧理耶犹然疑,张笔李墨试淬妃。

    羲献父子书始宜,不然材可茂先追。

    何有我哉宛抚兹,万番毋乃侈记私。

    两幅已足珍瑰奇,藏一书一聊纪辞。

    清风穆如对古时,澄心金粟父视儿。

    寄情枕葄宜隃糜,博览缺咏又何其。

    宣毫绨几为摛词,仿佛尚卿首肯斯

    璊绰尔图者,索伦侍卫员。

    曾以血战功,因赐号旌贤⑴。

    固济尔何谓,敢勇能摧坚。

    亦云其勇耳,大节乃炳然。

    兆惠定回城(哈什)。

    (哈尔),驿章一一宣。

    云有玛穆特,被回掳去年。

    其人厄鲁特,随军厮役焉。

    将军遣侦骑,彼亦随往㫋⑵。

    忽被贼回遮,众寡敌实难。

    矢尽守空屋,奋突挥以拳。

    莫宁察战没,岱屯命亦捐。

    璊绰尔图在,伤重饮剑艰。

    猝被生缚去,至霍集占前。

    卓立唾贼骂,裂眦发冲冠。

    巴图鲁侍卫,岂惧尔狂㹪。

    天兵今少至,数万继进连。

    以千敌尔万,汝灭踵不旋。

    霍集占乃怒,持刀向颈剸。

    其达什策凌,同时遭系牵。

    霍集占忿詈,尔厄鲁特人(叶)。

    唇齿应相依,何受中国官。

    铁钩钩四肢,其死最可怜。

    是皆所亲见,饰语敢取愆。

    徒以无足数,旦夕命苟延。

    渠逃定回城,乃复得见天。

    兆惠闻此语,既悦继涕涟。

    悦以我有人,涕以已所遣(叶)。

    据实历详陈,痛泪不忍看。

    心与帅臣同,恩加宁惜骈⑶。

    为齿睢阳张,为舌常山颜。

    古有今岂无,诗录其人传

    鹫峰肖得文殊像,构寺居之大方广。

    五台所礼了不殊,今既非来昨非往。

    须弥枣叶皆真容,讵惟相好斯瞻仰。

    无同异中有异同,譬见搔痒亦生痒。

    大士不起分别心,流水闲云一安养

    崥崹走平陆,四山蔚松色。

    陆松只九株,卓立皆殊特。

    如少围侍老,如星同拱极。

    一例植物中,栽培天所锡。

    貌古苍亦润,性刚曲皆直。

    忆彼童童侧,展席曾宴息。

    不徒长言之,命笔写劲格

    娈彼淑女,言洁其容。

    其容孔硕,勖君子之躬。

    娈彼淑女,言敕其仪。

    其仪不忒,勖君子之思。

    娈彼淑女,言正其色。

    其色斯庄,勖君子之德(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章章四句)

    帝京瀍涧泽,此处溯灵源。

    昼永风生树,雨馀花满园。

    蜗盘涎作篆,柏老石为根。

    足有林泉乐,何须骑吹繁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