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所期水乳投,岂贵肴馔富。

    传真谁所为,逸史云东绶。

    行幐久相随,展阅吟情凑。

    今岁江南春,雨景我重觏

    山店零星不成村,防虎缚落聊植援。

    徙薪曲突取室温,是中聚首长儿孙。

    蓬头垢面蔽短裈,悬瓜积茭家计论。

    大都流寓内地民,山田无赋赖安身。

    安得广厦吾心存,尧舜犹病复何言

    淮扬秋灾重,泽鸿时廑虑。

    亟力事烧草,乃得涸沮洳。

    兴化及盐城,颇有春耕处。

    加赈不啻再,犹恐或遗误。

    迩来大转旋,遍野青秧布。

    恃此民心安,乡里不轻去。

    又闻市头米,其价乃如故。

    此事岂无繇,凡百谋贵预。

    去岁灾方形,倡言采买数。

    闻之亟止之,民趋利如骛。

    踊贵有必致,况复吏役蠹。

    大率官收五,民将倍十措。

    不如听其便,济之截漕屡。

    伊余筹之深,可以浅言谕。

    今有人于此,爱其幼子孺。

    其子日食三,无喜亦无恶。

    与二藏其一,曰防汝饥哺。

    其子必不欲,反以调饥诉。

    耕馀有成言,古孰与今庶。

    寄语牧民人,礼经未易注

    清明时节轻丝翠,淡染朝烟新雨霁。

    此情此景始何年,又识何人吟此际。

    此际清吟恰值吾,梳风罥霭相扶疏。

    未藏金衣弄笙管,早教玉斧赦樵苏。

    因怀点也善别撰,浴乎沂而风舞雩

    东皇弗偏党,物物付以春。

    此室名曰涵,其意何所云。

    譬如天地间,人乃一粒存。

    心则粒之粒,量与天地均。

    以此例吾室,涵春宁有垠。

    享帚不为私,与物常同仁

    山田率已熟,向北看更好。

    圃场积如墉,栖亩收未了。

    闾阎气象恬,可因识温饱。

    俯仰足资生,盗贼自然少。

    所以祈年要,首务为政道。

    回思半年旱,千里赤如扫。

    宁敢作此想,展转增忧恼。

    昊天不遗民,恩雨苏枯槁。

    内外同一日⑴,普霔佑怀保。

    信哉德好生,讵曰能精祷。

    呼吸实通灵,对越益凛藐

    昨朝剧炎今日爽,炎因蒸雨爽雨塈。

    麦穗黍苗俱合宜,天恩今岁真优被。

    街头鬻饼大于前,兼之价更落一钱。

    囤者自咎居奇失,及时出粜相争先。

    垄断诚有贱丈夫,农庆其术安施乎。

    所以乾乾廑祈岁,化民成俗无多事

    梅英落已半,江国方始开。

    讵北暖南寒,菀枯倒置哉。

    火迫与天然,孰为栽者培。

    植学戒欲速,万理无不该

    我有钟鼓,载伐载考。

    以宴之子,其声肆好。

    我钟喤喤,我鼓逢逢。

    以宴之子,福禄攸同。

    我鼓逢逢,我钟喤喤。

    以宴之子,德音不忘(右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三章章四句)

    荐新遵古制,土物贡遐方。

    既用验农事,还宜以彘尝。

    味甘端胜芡,色白比于霜。

    更喜烽烟息,千家饼饵香(西陲用兵有年近始宁辑云)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