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我闻莫厘缥缈乃在洞庭中,湖山秀气之所钟,爰生奇石窍玲珑。

    石宜实也而函虚,此理诚难穷。

    谁云南北物性殊燥湿,此亦有之殆或过之无不及。

    君不见房山巨石磊岦岌,万钟勺园初筑葺。

    旁蒐皱瘦森笏立,缒幽得此苦艰涩。

    致之中止卧道旁,覆以葭屋缭以墙(出万钟记语)。

    年深屋颓墙亦废,至今窍中生树拱把强。

    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居然屏我乐寿堂。

    青芝之岫含云苍,嶊嵬刻削裒直方,应在因提疏仡以前辟玄黄。

    无斧凿痕剖吴刚,雨留飞瀑月留光,锡名题什翰墨香。

    老米皇山之石穴九九,未闻一一穴中金幢玉节纷萦纠。

    友石不能致而此致之,力有不同事有偶。

    智者乐兮仁者寿,皇山洞庭夫何有

    叠石为假山,植桧称温树。

    咫尺兰戺间,缥缈蓬壶趣。

    雕绘讵足尚,澹泊素所慕。

    可以贮琴书,遐心期古遇。

    户外响轻风,琅玕奏韶濩

    薰风送翔云,梅天敛织雨。

    既沾晴实佳,霁景澄碧宇。

    举头见新月,眉痕才一缕。

    清光散迥霄,飒影荡平楚。

    广寒惟夏宜,寓色凭人取。

    结念在山庄,漾舟正三五

    三春惠欲虚,一犁泽希渥。

    回首忆前兹,唶哉欠普足(一解)。

    秋麦秀未实,春麦苗未秀。

    向拟充口腴,今切燃眉救(二解)。

    麦歉北方常,去岁乃幸然。

    所忧在禾黍,多未遍种田(三解)。

    昼畏赤日炎,夜望列星灿。

    更值筹遐边,殷忧度明旦(四解)。

    簇云亦已升,终风又阻𨕣。

    踟蹰心弗宁,徘徊伫阶序(五解)。

    风声让云势,雷雨忽解作。

    入夕霏溟蒙,未敢云何若(六解)。

    霶霈为廉纤,其力复渐微。

    宵衣亦就枕,无眠以吁唏(七解)。

    数漏达五更,凌晨风又起。

    慰不抵予愁,反侧问无已(八解)。

    云恐风送去,亦赖风送来。

    须臾更大沛,优零辰已牌(九解)。

    兴锄利秋稼,登盘报夏收。

    夏至迟廿日(北方麦收在夏至后),探节舒眉头(十解)。

    即晴亦云可,再雨斯益善。

    霁烟散午曦,惜意仍展转(十一解)。

    人苦不知足,于得谁厌多。

    自我尚如此,何能怪其他(十二解)

    开窗常面山,山体恒宁静。

    俯槛亦临水,水态澹泊永。

    明志既可托,致远还因省。

    武侯材德兼,其言实堪领。

    未能践诸躬,且以质之境

    关外秋雨稀,扈从利行李。

    地寒无宿麦,不雨实可矣。

    关内秋雨沾,获罢兴锄始。

    报称滋麦田,然疑未信此。

    今来历历看,绿塍连迤逦。

    传闻果弗诬,宁不为农喜。

    去岁秋逢旱,赤地夏如彼。

    转旋赖天佑,即此未敢拟。

    芃芃惬近观,含含预遥揣。

    丰收敢易言,三白知何似

    幽人坐水阁,背听飞瀑声。

    隔岸聊纵观,桃花几树荣。

    闻性实而近,见性虚而明。

    虚却虑指蔽,实不碍垣横。

    五官各有长,殊用在致精。

    量材善器使,耳目功乃成

    清溪穿园圃,树果临畦蔬。

    其西叠林峦,轇轕相轠轳。

    既以悦智仁,兼用阅菀枯。

    大似赵伯驹,着色桃源图

    刻漏丁丁,刹那不停。

    日复一日,百年此声。

    云是现前,瞥然已迁。

    去来今者,名也非坚。

    谓学佛言,佛无我分。

    了当忘物,不可为训。

    期月三年,宣尼有言。

    知人则哲,尧舜犹难。

    慎言谨行,古之君子。

    恕必恕人,责斯责己。

    曰褒而贬,曰刺而誉。

    三代以降,此风纷如

    牛渚秋光动,榆街夜色沉。

    乍临今夕景,同忆昔年心。

    云路双星会,灯楼七孔针。

    阮郎负仙约,竿布独高吟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