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玉泉此为源,泉源岂即此。

    试问所从来,只此一勺水。

    玉名玉岂真,泉名玉尤幻。

    而我对玉泉,如是幻真玩。

    石髓澄堪漱,烟萝绿可扪。

    雨后溪流急,山根带涨痕。

    暴涨退亦急,垂柳丝馀湿。

    惟兹有本泉,终古长潗潗。

    潺溪惬静聆,清泚供幽眺。

    心与境俱适,何必苏门啸。

    趵突声犹状,匡庐匪当对。

    垂虹旧传名,吁嗟耳食辈⑴

    凫胫短,鹤胫长,断长续短两俱殃。

    鸢飞天,鱼跃渊,高下易置非所便。

    狼在野,犬守户,苟殊其地各为苦。

    伯仁瘦,王万肥,自适其适君莫非

    策马上丹梯,据床憩紫阁。

    既狭乃开豁,俯畅临碧落。

    山灵知我来,为我搴云幕。

    壶天蕴万象,揽结难依着。

    岳麓未及半,得未曾有乐。

    极顶纵吟眸,兴会当何若

    龙见举常雩,为农祈雨泽。

    匪故必躬亲,穹坛奠苍璧。

    受福志敢希,勤民心实剧。

    自我肇元祀,率际望霖迫。

    去年实厚幸,今春足三白。

    迩日每作风,炎燥虞伤麦。

    圆灵锡佳贶,甘膏沛一夕。

    饼饵香应期,禾黍生皆勃(叶)。

    屈指数年中,如兹曾几值。

    孰谓予过忧,予忧未虚掷

    敕几咨卿尹,宅俊引庶士。

    勤政勉居诸,家法匪今始。

    琐禁及林苑,一例无二理。

    作所凛书义,行健玩易旨。

    御门实旧典,孜孜廑治体。

    雨后晓气清,殿阁薰风美。

    庶务既裁繁,独对亦察迩。

    傍午试豫游,观农心为喜。

    闰月不闰节,龙舟闹可已⑴

    佳景足一窗,新名恰当可。

    奚事建章宫,门户千万夥。

    漏报出花钟,篆袅沈檀火。

    后乐惟同民,先忧益廑我。

    永言茕独哀,岂啻富人哿

    前日御园雨,多多称益善。

    既沾此行役,望晴意何限。

    畿南未沾处,仍冀尺泽亶。

    因悟希求心,与境为旋转。

    天地犹有憾,为政那能免

    顺水轻舟如不行,五里玉河半刻争。

    山移岸转一篷里,昆明石舫相逢迎。

    舍彼登此祗跬步,一例飞云异进住。

    浪花拍舳却无停,翻觉乘流得佳趣。

    动静名相谁主宾,我亦因之悟匪真。

    回首玉泉遥若彼,复识匪真无定理

    延寿仿六和(万寿山延寿寺后曾拟建六和塔),将成自颓堕。

    梵寺肖报恩⑴,复不戒于火。

    初意缘祝厘,佛力资善果。

    虽弗事徭役⑵,䆒属勤工作(叶)。

    慈寿天地同,宁藉象教夥。

    此非九仞亏,天意明示我。

    一念敬怠间,圣狂分右左。

    无逸否转泰,自满福召祸。

    南北况异宜,窣堵建未妥。

    惟是回禄延,遗迹春明颇。

    聊将剔灰烬,率与除壒堁。

    苟完仍旧观,地因邻馺娑。

    罢塔永弗为,遂非益增过(叶)。

    志兹能改心,讵云君子可

    回回百道泉,其上三间屋。

    漾影惟云霞,品声定丝竹。

    却忆夏月旱,瓶罄罍亦恧。

    今来弄泛光,□□清可掬。

    流为太液波,潜飞任鱼鹜。

    于此悟探源,一足无不足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