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迩日雨实佳,今朝晴更好。

    麦苗即菁菁,麦穗亦矫矫。

    飏风披离离,邀露滟皛皛。

    十分纵未定,八分固可保。

    夫子鄙学稼,樊迟器量小。

    园林有弄田,藉以农功考。

    五谷斯其一,其四期尚早。

    无不冀有收,冀收宵旰祷

    永漏滴宫壶,馀闲息温室。

    鸦鹊稳新篁,景物初懰栗。

    窗绮月溶溶,帘旌风瑟瑟。

    莲头焰花结,鸭口馡烟出。

    乾惕无时闲,代谢一何疾。

    省岁祈有年,敕几怀无逸

    入夜轻云散,孤月来我庭。

    神寒不能寐,披衣起倚楹。

    阶墀镇阒寂,万籁收无声。

    矗矗松篁梢,浥露寒蟾停。

    匪在秋池上,何来藻荇横。

    根尘忽已泯,襟袖洒然清。

    岂寻甲帐欢,聊结空宇情

    明季能诗家,孰与渤海俦。

    偶然披此图,喜复晤青邱。

    纱幮对快晴,爽风荡轻裯。

    胡乃滃勃云,不离几案头。

    妙哉施可堂,眠云意何悠。

    幼文图成之,老笔殊难侔。

    昔读大全集,旷若乘虚舟。

    末由涉其籓,如望沧瀛洲。

    是诗久成诵,叫绝杯屡浮。

    乃今见手迹,动我逸兴幽。

    由来出伦材,美备原可求。

    诗情鸟云飞,字法龙空游。

    适然成三绝,展卷不忍收。

    曾闻白云亭,高躅传郭休。

    亦越浮云诗,闲澹忆苏州。

    古人渺其远,谁能胜一筹。

    正如彼行云,踪迹难延留。

    云留固已佳,与之偕由由。

    云去亦云得,绝无得失愁。

    虚堂清昼闲,无梦寻庄周。

    拈来一赓韵,讵论工与不。

    惟以纪时日,乾隆丙寅秋

    分干自岱宗,冈峦雄且秀。

    历城作南屏,洪荒判早就。

    偶来恣揽结,望远欣所遘。

    驻辇傍云关,步屧跻萝岫。

    初无五丁斧,石佛谁所镂。

    拈花或龈笑,悲物或眉皱。

    其下有空洞,淙淙出乳窦。

    精室筑左侧,琴书芳润漱。

    两树丁香花,芳菲绿阴茂。

    开窗纳烟霞,俯槛睇锦绣。

    泰麓巢云处,延赏既已富。

    探奇复得此,坐久消清昼。

    因悟境无穷,骋怀难尽副

    为圆必以规,为方斯以矩。

    器殊用亦异,此语闻之古。

    何人始巧就,一物两用可(叶)。

    直引曲转旋,方圆随意所。

    适便良有馀,示义实无取。

    穆命戒便辟,圣传归质鲁。

    枘凿纵不入,恶此机变侣。

    或云传西洋,化外奚足数

    鹦鹉倒挂架,泼落食与水。

    瓦雀鹐食之,嗔怒鸣不止。

    利既不属已,惠何妨逮彼。

    因贪入异类,而仍贪未已。

    出纳吝有司,得毋似乎此

    汤汤渤澥云天寥,古先生此为游遨。

    龙伯海若夷儿曹,执圭鞠𦜕纷趍朝。

    天吴前导悬旌飘,持杖荷拂遑辞劳。

    入水不溺趺坐牢,髡帣蟹族承裾绦。

    连行据背骑文鳐,俯视直彻万丈涛。

    有鱼小首不目逃,卓立背者笠棕毛。

    渡杯偶后曲录腰,笑谓前我讵我骄。

    之而颊𩑔腾长蛟,指挥如意无鞭敲。

    和南磬折心枯焦,袈裟风拂披七条。

    一□昂首悲且翘,何不可度以手招。

    倚柏一晌聊逍遥,翻却公案谁訾謷。

    眉毛拖地光白毫,青童后随牟彭乔。

    伯呼仲诺比漆胶,神龟在手非卜繇。

    伛偻杖锡苍崖坳,持果相馈来猿猱。

    肩随蹀步意陶陶,吾宗机示成神交。

    大胸出目𧴁兮獒,徐行驱走如羊羔。

    念珠百八三藏包,忘言纵目穷青霄。

    绘事妙诣真神超,楞伽贯休名未标。

    飞白得之子云萧,以书通画妙义苞。

    金刚四句偈不殽,弥勒楼阁珠林高

    东峰绚曜西峰暝,低树苍苍高树明。

    空云忽染绛绮色,独爱光翻鸦背翎。

    雨润既优日暄好,农应西成登万宝。

    谁谓射生孳牧疆,都识较晴量雨道。

    百岁休和事不易,因之益凛持盈意。

    后乐底似先忧多,暂时寄兴摛词慰

    西北属有事,用兵非得已。

    然非剪劲敌,讨逆执丑耳。

    特以道路遥,兼之乏任使⑴。

    遂致彼游魂,犹然延釜底。

    屈指初卜征,逮今复伊犁(叶)。

    一年馀数月,士卒亦劳止。

    士卒用新附,及八旗弟子。

    刍饷皆采购,输挽计价与(叶)。

    岂如新安吏,点兵括乡里。

    尤念购与挽,究资民力矣。

    边郡风朴淳,服勤诚足美。

    用免惟正供,休息自今始。

    伫待献逆俘,归马中外喜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