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佚名 / 佚名 所有的诗词

    锁钥南疆倚老臣,外苗内教剧艰辛。诗吟箕尾身先逝,兵困壶头志不伸。

    功罪但凭舆论定,交游均誉性情真。孤寒八百空垂泪,并世何从得此人。

    [太簇为角]蓐事方丘,旧典时式。

    至诚感神,声非黍稷。

    肸乡来临,鉴兹明德。

    永锡坤珍,时万时亿。

    意行骑马徐馺娑,塞山碛水来参我。忽上层峰下视云,如泛千里凌风舸。

    潦收涧口汲冷泉,叶脱枝头摘残果。松厓雨后绿髯张,枫岸霜前赤霞锁。

    萦青缭白含太虚,乾端坤倪豁?閜。更从天外眄遥尖,点点烟螺殊砐硪。

    飞来灵鹫只虚名,似对雄风言堀堁。应接无暇足吟拈,千仞冈头凝虑坐。

    今朝御凤小游仙,洪崖右拍赤松左。旷观契妙所得多,谓予从禽聊复可。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 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轻云过雨,炎晖初减,楼台片片余霞。曲径通幽,小阑斜护,水天薄暮人家。暝色趣归鸦,竹风交立玉,清透窗纱。断岸涟漪,乱萍芳苇绕烟沙。

    依稀画艇莲娃。掩鲛绡微沁,急桨咿哑。香雾霏微,冷光摇曳,娅红深映低花。天际玉钩斜。矶边菱唱答,惊断鸣蛙。满棹白苹归去,幽兴绕天涯。

    异域无亲友,孤怀苦别离。

    雨中春尽日,湖外客归时。

    花落青山路,莺啼绿树枝。

    从今分手后,两地可相思。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

    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

    梧桐叶落秋风冷。盼断鱼鸿影。忽看图籍到金樽。知是多情楼上照霞人。

    相逢曾泛葡萄酒。别去频回首。屋梁怀月尚无眠。安得长为三柳拜君前。

    慧刀呈。斩三彭。处正贞廉绝爱情。恬然守素瑛。眼明明。道盈盈。碧海繁丹华现玉清。澄澄一点星。

    使虏王伦本不忠,澹庵疏劾欲生风。能将翰墨归天府,犹胜当年返梓宫。

    关于诗人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