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韩愈 / 韩愈所有的诗词

    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

    崩奔惊乱射,挥霍讶相缠。不觉侵堂陛,方应折屋椽。

    出门愁落道,上马恐平鞯。朝鼓矜凌起,山斋酩酊眠。

    吾方嗟此役,君乃咏其妍。冰玉清颜隔,波涛盛句传。

    朝飧思共饭,夜宿忆同毡。举目无非白,雄文乃独玄。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

    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秋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

    涉其浅兮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归乎归乎,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柏移就平地,马羁入厩中。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

    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辔。

    之罘南山来,文字得我惊。馆置使读书,日有求归声。

    我令之罘归,失得柏与马。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

    我自之罘归,入门思而悲。之罘别我去,能不思我为。

    洒扫县中居,引水经竹间。嚣哗所不及,何异山中闲。

    前陈百家书,食有肉与鱼。先王遗文章,缀缉实在余。

    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作诗招之罘,晨夕抱饥渴。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蝉声入客耳,惊起不可留。

    草草具盘馔,不待酒献酬。士生为名累,有似鱼中钩。

    赍材入市卖,贵者恒难售。岂不畏憔悴,为功忌中休。

    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

    侯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曲树行藤角,平池散芡盘。

    羽沈知食驶,缗细觉牵难。聊取夸儿女,榆条系从鞍。

    一径向池斜,池塘野草花。雨多添柳耳,水长减蒲芽。

    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太平公事少,吏隐讵相赊。

    独往南塘上,秋晨景气醒。露排四岸草,风约半池萍。

    鸟下见人寂,鱼来闻饵馨。所嗟无可召,不得倒吾瓶。

    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风能坼芡觜,露亦染梨腮。

    远岫重叠出,寒花散乱开。所期终莫至,日暮与谁回。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

    颜色惨惨似含嗟。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录,

    不见玉枝攒霜葩。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冰盘夏荐碧实脆,

    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

    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长姬香御四罗列,

    缟裙练帨无等差。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关于诗人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