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抒情古诗句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

    时行时止。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

    我在石渠署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阶寂寂 一作:堦寂寂)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