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欧阳修 / 欧阳修所有的诗词

    四时成万物,寒暑迭钧陶。

    壮阳当用事,大夏蒸炎歊。

    造化本无情,怨咨徒尔劳。

    身微天地阔,四顾无由逃。

    九门阊阖开,万仞昆仑高。

    积雪寒凛凛,清风吹寥寥。

    嗟我虽欲往,而身无羽毛。

    荒蹊腊雪春尚埋,我初独与徐生来。城高树古禽鸟野,声响格磔寒毰毸。

    颓垣败屋巍然在,略可远眺临倾台。高株唯有柳数十,夹路对立初谁栽。

    渐诛榛莽辨草树,颇有桃李当墙隈。欣然便拟趁时节,斤锄日夕劳耘培。

    新年风色日渐好,晴天仰见雁已回。枯根老脉冻不发,绕之百匝空徘徊。

    顽姿野态烦造化,勾芒不肯先喣吹。酒酣几欲轰大鼓,惊起龙蛰驱春雷。

    偶然不到才数日,颜色一变由谁催。翠芽红粒迸条出,纤趺嫩萼如剪裁。

    卧槎烧蘖亦强发,老朽不避众艳咍。姹然山杏开最早,其馀红白各自媒。

    初开盛发与零落,皆有意思牵人怀。众芳勿使一时发,当令一落续一开。

    毕春应须酒万斛,与子共醉三千杯。

    阳晖烁四野,万里纤云收。

    羲和困路远,正午当空留。

    枝条不动影,草木皆含愁。

    深林虎不啸,卧喘如吴牛。

    蜩蝉一何微,嗟尔徒啾啾。

    小閤回残梦,开帘转晓晖。露寒风不定,花落鸟惊飞。

    病渴偏思柘,朝寒怯减衣。沈钱将谢雪,持底送春归。

    留滞西山独可嗟,残春过尽始还家。

    落花纵有那堪醉,何况归时无落花。

    君家白鹤白雪毛,我家白兔白玉毫。谁将赠两翁,谓此二物皎洁胜琼瑶。

    已怜野性易驯扰,复爱仙格何孤高。玉兔四蹄不解舞,不如双鹤能清嘷。

    低垂两翅趁节拍,婆娑弄影誇娇饶。两翁念此二物者,久不见之心甚劳。

    京师少年殊好尚,意气横出争雄豪。清樽美酒不辄饮,千金争买红颜韶。

    莫令少年闻我语,笑我乖僻遭讥嘲。或被偷开两家笼,纵此二物令逍遥。

    兔奔沧海却入明月窟,鹤飞玉山千仞直上青松巢。

    索然两衰翁,何以慰无憀。纤腰绿鬓既非老者事,玉山沧海一去何由招。

    闻君屡醉赏红英,落尽残花酒未醒。

    嗟我落花无分看,莫嫌狼藉扫中庭。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宫坛青陌赛牛回,玉琯东风逼晓来。

    不待岭梅传远信,剪刀先放彩花开。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建溪苦远虽不到,自少尝见闽人誇。

    每嗤江浙凡茗草,丛生狼藉惟藏蛇。岂如含膏入香作金饼,蜿蜒两龙戏以呀。

    其馀品第亦奇绝,愈小愈精皆露芽。泛之白花如粉乳,乍见紫面生光华。

    手持心爱不欲碾,有类弄印几成窊。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

    我谓斯言颇过矣,其实最能祛睡邪。茶官贡馀偶分寄,地远物新来意嘉。

    新烹屡酌不知厌,自谓此乐真无涯。未言久食成手颤,已觉疾饥生眼花。

    客遭水厄疲捧椀,口吻无异蚀月蟆。僮奴傍视疑复笑,嗜好乖僻诚堪嗟。

    更蒙酬句怪可骇,儿曹助噪声哇哇。

    关于诗人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