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欧阳修 / 欧阳修所有的诗词

    荒蹊腊雪春尚埋,我初独与徐生来。城高树古禽鸟野,声响格磔寒毰毸。

    颓垣败屋巍然在,略可远眺临倾台。高株唯有柳数十,夹路对立初谁栽。

    渐诛榛莽辨草树,颇有桃李当墙隈。欣然便拟趁时节,斤锄日夕劳耘培。

    新年风色日渐好,晴天仰见雁已回。枯根老脉冻不发,绕之百匝空徘徊。

    顽姿野态烦造化,勾芒不肯先喣吹。酒酣几欲轰大鼓,惊起龙蛰驱春雷。

    偶然不到才数日,颜色一变由谁催。翠芽红粒迸条出,纤趺嫩萼如剪裁。

    卧槎烧蘖亦强发,老朽不避众艳咍。姹然山杏开最早,其馀红白各自媒。

    初开盛发与零落,皆有意思牵人怀。众芳勿使一时发,当令一落续一开。

    毕春应须酒万斛,与子共醉三千杯。

    阳晖烁四野,万里纤云收。

    羲和困路远,正午当空留。

    枝条不动影,草木皆含愁。

    深林虎不啸,卧喘如吴牛。

    蜩蝉一何微,嗟尔徒啾啾。

    小閤回残梦,开帘转晓晖。露寒风不定,花落鸟惊飞。

    病渴偏思柘,朝寒怯减衣。沈钱将谢雪,持底送春归。

    留滞西山独可嗟,残春过尽始还家。

    落花纵有那堪醉,何况归时无落花。

    君家白鹤白雪毛,我家白兔白玉毫。谁将赠两翁,谓此二物皎洁胜琼瑶。

    已怜野性易驯扰,复爱仙格何孤高。玉兔四蹄不解舞,不如双鹤能清嘷。

    低垂两翅趁节拍,婆娑弄影誇娇饶。两翁念此二物者,久不见之心甚劳。

    京师少年殊好尚,意气横出争雄豪。清樽美酒不辄饮,千金争买红颜韶。

    莫令少年闻我语,笑我乖僻遭讥嘲。或被偷开两家笼,纵此二物令逍遥。

    兔奔沧海却入明月窟,鹤飞玉山千仞直上青松巢。

    索然两衰翁,何以慰无憀。纤腰绿鬓既非老者事,玉山沧海一去何由招。

    闻君屡醉赏红英,落尽残花酒未醒。

    嗟我落花无分看,莫嫌狼藉扫中庭。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宫坛青陌赛牛回,玉琯东风逼晓来。

    不待岭梅传远信,剪刀先放彩花开。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建溪苦远虽不到,自少尝见闽人誇。

    每嗤江浙凡茗草,丛生狼藉惟藏蛇。岂如含膏入香作金饼,蜿蜒两龙戏以呀。

    其馀品第亦奇绝,愈小愈精皆露芽。泛之白花如粉乳,乍见紫面生光华。

    手持心爱不欲碾,有类弄印几成窊。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

    我谓斯言颇过矣,其实最能祛睡邪。茶官贡馀偶分寄,地远物新来意嘉。

    新烹屡酌不知厌,自谓此乐真无涯。未言久食成手颤,已觉疾饥生眼花。

    客遭水厄疲捧椀,口吻无异蚀月蟆。僮奴傍视疑复笑,嗜好乖僻诚堪嗟。

    更蒙酬句怪可骇,儿曹助噪声哇哇。

    至治臻无事,丰年乐有成。图书开秘府,宴饫集群英。

    论道皇坟奥,贻谋宝训明。九重多暇豫,八体极研精。

    笔力千钧劲,豪端万象生。飞笺金洒落,拜赐玉锵鸣。

    盛际崇儒学,愚臣滥宠荣。惟能同舞兽,闻乐识和声。

    关于诗人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