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杜甫 / 杜甫所有的诗词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身觉省郎在,家须农事归。年深荒草径,老恐失柴扉。

    金丝镂箭镞,皂尾制旗竿。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

    今日翔麟马,先宜驾鼓车。无劳问河北,诸将觉荣华。

    任转江淮粟,休添苑囿兵。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

    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莫看江总老,犹被赏时鱼。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妄集。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

    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

    开筵上日思芳草。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垂老恶闻战鼓悲,

    急觞为缓忧心捣。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

    坐中薛华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近来海内为长句,

    汝与山东李白好。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

    诸生颇尽新知乐,万事终伤不自保。气酣日落西风来,

    愿吹野水添金杯。如渑之酒常快意,亦知穷愁安在哉。

    忽忆雨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饮令心哀。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东山气鸿濛,宫殿居上头。君来必十月,树羽临九州。

    阴火煮玉泉,喷薄涨岩幽。有时浴赤日,光抱空中楼。

    阆风入辙迹,旷原延冥搜。沸天万乘动,观水百丈湫。

    幽灵斯可佳,王命官属休。初闻龙用壮,擘石摧林丘。

    中夜窟宅改,移因风雨秋。倒悬瑶池影,屈注苍江流。

    味如甘露浆,挥弄滑且柔。翠旗澹偃蹇,云车纷少留。

    箫鼓荡四溟,异香泱漭浮。鲛人献微绡,曾祝沈豪牛。

    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俦。坡陀金虾蟆,出见盖有由。

    至尊顾之笑,王母不肯收。复归虚无底,化作长黄虬。

    飘飘青琐郎,文彩珊瑚钩。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累旌旆。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何事暑天过,快意风雨会。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关于诗人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