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

    青袍白紵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买羊酤酒谢玉川,为我醉倒春风前。

    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臞仙。

    白发长嫌岁月侵,病眸兼怕酒杯深。

    南屏老宿闲相过,东阁郎君懒重寻。

    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扁舟又截平湖去,欲访孤山支道林。

    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

    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

    白足赤髭迎我笑,拒霜黄菊为谁开。

    明年桑苎煎茶处,忆著衰翁首重回。

    (皎然有《九日与陆羽煎茶》诗,羽自号桑苎翁。

    馀来年九日去此久矣。)

    劝农使者古丈夫,不惜春衫践泥涂。

    王事靡盐君甚劬,奉常客卿虬两须。

    东武县令天马驹,泮宫先生非俗儒。

    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

    溪边策杖自携壶,腰笏不烦何易于。

    胶西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诗翁憔悴老一官,厌见苜蓿堆青盘。

    归来羞涩对妻子,自比鲇鱼缘竹竿。

    今君滞留生二毛,饱听衙鼓眠黄紬。

    更将嘲笑调朋友,人道弥猴骑土牛。

    愿君恰似高常侍,暂为小邑仍刺史。

    不愿君为孟浩然,却遭明主放还山。

    宦游逢此岁年恶,飞蝗来时半天黑。

    羡君封境稻如云,蝗自识人人不识。

    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

    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

    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

    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

    三年出蓬艾,满山散牛羊。

    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蛇长。

    夜风破浪碎,朝露珠玑香。

    我欲食其膏,已伐百本桑。

    (煮松脂法,用桑柴灰水。)人事多乖迕,神药竟渺茫。

    朅来齐安野,夹路须髯苍。

    会开龟蛇窟,不惜斤斧疮。

    纵未得茯苓,且当拾流肪。

    釜盎百出入,皎然散飞霜。

    槁死三彭仇,澡换五谷肠。

    青骨凝绿髓,丹田发幽光。

    白发何足道,要使双瞳方。

    却后五百年,骑鹤还故乡。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啖鳆鱼人未识。

    西陵衰老繐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

    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莽、操皆嗜鳆鱼。

    ?食每对之先太息,不因噎呕缘疮痂。

    中间霸据关梁隔,一枚何啻千金直。

    百年南北鲑菜通,往往残馀饱臧获。

    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

    磨沙瀹沈成大胾,剖蚌作脯分馀波。

    君不闻蓬莱阁下驼棋岛,八月边风备胡獠。

    舶船跋浪鼋鼍震,长镵铲处崖谷倒。

    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

    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

    中都贵人珍此味,糟浥油藏能远致。

    割肥方厌万钱厨,决眦可醒千日醉。

    三韩使者金鼎来,方奁馈送烦舆台。

    辽东太守远自献,临淄掾吏谁为材。

    吾生东归收一斛,包苴未肯钻华屋。

    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书防老读。

    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

    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

    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逢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aa44。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従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出东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编。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信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