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

    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

    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

    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

    融为寒食饧,?燕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

    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我昔在东武,吏方谨新书。

    斋空不知春,客至先愁予。

    采杞聊自诳,食菊不敢余。

    岁月今几何,齿发日向疏。

    幸此一郡老,依然十年初。

    梦饮本来空,真饱竟亦虚。

    尚有赤脚婢,能烹赪尾鱼。

    心知皆梦耳,慎勿歌归欤。

    江陵昔相遇,幕府称上宾。

    再见明光宫,峨冠挹搢绅。

    如今三见子,坎坷为逐臣。

    朝游云霄间,欲分丞相茵。

    暮落江湖上,遂与屈子邻。

    了不见喜愠,子岂真可人。

    邂逅成一欢,醉语出天真。

    士方在田里,自比渭与莘。

    出试乃大谬,刍狗难重陈。

    岁晚多霜露,归耕当及辰。

    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公松柏蔚苍颜。四朝耆旧冰霜后,两郡风流水石间。

    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溪山。樽前俱是蓬莱守,莫放高楼雪月闲。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

    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

    金齑玉脍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

    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

    自従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

    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厨中蒸粟埋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山东喜食粟饭,饮酸酱。)柘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

    故人犹作旧眼看,谓我好尚如当年。

    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争谁先。

    清诗两幅寄千里,紫金百饼费万钱。

    吟哦烹噍两奇绝,只恐偷乞烦封缠。

    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

    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蚩妍。

    知君穷旅不自释,因诗寄谢聊相镌。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

    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

    ?春容。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

    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

    罗浮春欲动,云日有清光。

    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

    路逢眇道士,疑是左元放。

    我欲従之语,恐复化为羊。

    江边偶微行,诘曲背城市。

    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

    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

    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

    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

    薄官驱我西,远别不容惜。

    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

    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

    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

    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核。

    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

    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

    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

    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

    兄今虽小官,幸忝佐方伯。

    北池近所凿,中有汧水碧。

    临池饮美酒,尚可消永日。

    但恐诗力弱,斗健未免馘。

    诗成十日到,谁谓千里隔。

    一月寄一篇,忧愁何足掷。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