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闭不予者若能以韩干二散马易之者盖可许也复次前韵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

    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

    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

    従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

    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

    逝将仇池石,归溯岷山渎。

    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

    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

    一篇独异论,三占従两卜。

    群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

    风??掠原野,电尾梢涧谷。

    君如许相易,是亦我所欲。

    今朝安西守,来听阳关曲。

    劝我留此峰,他日来不速。

    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

    风自远来闻笑语,水分流处见江湖。

    回观佛骨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壶。

    野客归时山月上,棠梨叶战暝禽呼。

    平生自是个中人,欲向渔舟便写真。

    诗句对君难出手,云泉劝我早抽身。

    年来白发惊秋速,长恐青山与世新。

    従此北归休怅望,囊中收得武林春。

    溪山雪月两佳哉,宾主谈锋夜转雷。

    犹言不见戴安道,为问适従何处来。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人之往来,如鹈在河。

    顺水而行,云驰鸟疾。

    维水之利,千里咫尺。

    乱流而涉,过膝则止。

    维水之害,咫尺千里。

    沔彼滥觞,蛙跳儵游。

    溢而怀山,宰禹所忧。

    岂无一木,支此大坏。

    舞于盘涡,冰折雷解。

    坐使此邦,画为两州。

    鸡犬相闻,胡越莫救。

    允毅何公,甚勇於仁。

    始作石梁,其艰其勤。

    将作复止,更此百难。

    公心如铁,非石则坚。

    公以身先,民以悦使。

    老壮负石,如负其子。

    疏为玉虹,隐为金堤。

    直栏横槛,百贾所栖。

    我来与公,同载而出。

    讙呼填道,抱其马足。

    我叹而言,视此滔滔。

    未见刚者,孰为此桥。

    愿公千岁,与桥寿考。

    持节复来,以慰父老。

    如朱仲卿,食于桐乡。

    我作铭诗,子孙不忘。

    秋早川原净丽,雨馀风日清酣。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轻舟横江来,吊古悲纯孝。

    逶迤寻远迹,婉娈见遗貌。

    清泉不可挹,涸尽空石窖。

    古人飘何之,惟有风竹闹。

    行行玩村落,户户悬网罩。

    民风坦和平,开户夜无钞。

    丛林富笋茹,平野绝虎豹。

    嗟哉此乐乡,毋乃姜子教。

    千尺长松挂薜萝,梯云岭上一声歌。

    湖山深秀有何处,水月池中桂影多。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登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古汴従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还复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夕,人事几反覆。

    青衫老従事,坐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

    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秔稌。

    山泉宅龙蜃,平地走膏乳。

    异时亩一金,近欲为逃户。

    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

    故山岂不怀,废宅生蒿穞。

    便恐桐乡人,长祠仲卿墓。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