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辙 / 苏辙所有的诗词

    闭门颍昌市,不识颍昌人。

    身闲未易过,闲久生暗尘。

    我今作门计,欲与黄卷亲。

    少年病书史,未老目先昏。

    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

    心光定中发,廓然四无邻。

    不知心已空,不见外物纷。

    瞿昙昔尝云,咄哉不肯信。

    一见勿复失,愈久当愈真。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

    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

    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

    乘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

    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

    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

    春寒未脱紫貂裘,灯火催人夜出游。

    老厌歌锺空命酒,病嫌风露怯登楼。

    拥怉坐睡曾无念,结客追欢久已休。

    试问西邻传法老,此时情味似侬不。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仁宗初年,有僧手种万杉,特为建此寺,仍以禁中佛赐之。

    〉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

    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

    安眠饱食平生事,不待山僧唤始回。

    兴事常苦易,成事常苦难。

    不督雨中役,安知民力殚。

    年来上功勋,智者争雕钻。

    山河不自保,疏凿非一端。

    讥诃西门豹,仁智未得完。

    方以勇自许,未恤众口叹。

    天心闵劬劳,雨涕为泛澜。

    不知泥滓中,更益手足寒。

    谁谓邑中黔,鞭箠亦不宽。

    王事未可回,后土何由乾。

    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挂冠缨上已无尘,犹爱溪光碧照人。

    点检旧游黄石在,扫除诸念白鸥亲。

    一尊父老囊金尽,三迳松筠生事贫。

    他日南公数人物,丹青添入县图新。

    三十始去家,四十初南迁。

    五十复还朝,白发正纷然。

    故人従西来,鞍马何联翩。

    握手得一笑,喜我犹生全。

    别离多忧患,梦觉非因缘。

    惟余归耕计,粗有山下田。

    久糜太仓粟,空愧乡党贤。

    老兄当治行,令德齐高年。

    幸此民事清,未厌军垒偏。

    父老携壶浆,稚子迎道边。

    应有故相识,问我何当旋。

    君恩闵衰病,归驾行将鞭。

    归去来兮,归自南荒,又安归?鸿乘时而往来,曾奚喜而奚悲。

    曩所恶之莫逃,今虽欢其足追!蹈天运之自然,意造物而良非。

    盖有口之必食,亦无形而莫衣。苟所赖之无几,则虽丧其亦微。

    吾驾非良,吾行弗奔。心游无垠,足不及门。视之若穷,挹焉则存。

    俯仰衡茅,亦有一樽。既饭稻与食肉,抚簟瓢而愧颜。

    感乌鹊之夜飞,树三绕而未安。有父兄之遗书,命却扫而闭关。

    知物化之如幻,盖舍物而内观。气有习而未忘,痛斯人之不还。

    将筑室乎西廛,堂已具而无桓。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

    龟自闭于床下,息眇绵乎无求。阅岁月而不移,或有为予深忧。

    解刀剑以买牛,拔萧艾以为畴。蓬累而行,捐车舍舟。

    独栖栖于图史,或以佞而疑丘。散众说之纠纷,忽冰溃而川流。

    曰吾与子二人,取已多其罢休。已矣乎,斯人不朽惟知时,时不我知谁为留?

    岁云往矣今何之?天地不吾欺,形影尚可期。相冬廪之亿秭,知春垄之耘耔。

    视白首之章,信稚子之书诗。若妍丑之已然,岂复临镜而自疑。

    关于诗人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