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辙 / 苏辙所有的诗词

    扫地开门松桧香,僧家长夏亦清凉。

    公庭多事久来厌,净处安眠计甚长。

    修竹填窗藤簟绿,白莲当户石盆方。

    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

    涧谷新晴草木香,野情萧散自生凉。

    雨添山色翠将溜,日转松阴晚更长。

    病客独来唯有睡,游僧相见亦它方。

    还家烦热都消尽,不信医王与药尝。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一一数吴卢。

    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後世模。

    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

    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春晚安舆遍浙东,永嘉别乘喜无穷。

    橐装已笑分诸子,吏道何劳问薛公。

    堂上寿樽诸掾集,室中禅论衲僧通。

    兴阑却返林泉去,幕府长留孝弟风。

    披榛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

    天公未胜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

    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

    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灵液流下田,伏苓抱长松。

    颠毛得馀润,冉冉欺霜风。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

    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

    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

    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北风吹雨雨不断,遍满虚空作飞霰。

    纸窗独卧不成眠,茅屋无声时一泫。

    鸟乌错莫寒未起,庭户空明夜惊旦。

    重楼复阁烂生光,绝涧连山漫不见。

    夹砌双杉洗更碧,满田碧草埋应烂。

    城中闭户无履迹,市上孤烟数晨爨。

    细排玉著短垂檐,暗结轻冰时入研。

    拨灰有客顾尊俎,迹兔何人试鹰犬。

    未容行役扫车毂,应有老农歌麦饭。

    一来江城若俄顷,四见白花飞面旋。

    坐看酒瓮谁敢尝,归踏冰泥屡成溅。

    年来桥板断不属,莫出肩舆足忧患。

    到家昏黑空自笑,诉妇勤劳每长叹。

    床头有酒未用沽,囊里无钱不劳算。

    更令雪片大如手,终胜溪瘴长熏眼。

    谒告犹能不出门,典衣共子成高宴。

    千山欲尽垂为鼻,百战皆空但有城。

    虎闯穴中秦地恐,龙飞渭上汉江倾。

    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将犹存仲达精。

    睥睨陵迟春草满,白羊无数向风鸣。

    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溪声寝食间。

    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

    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

    海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

    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

    〈罗汉院有新罗罗汉,堂中法鼓特大。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屩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温风吹破腊,留雪恼新春。

    信逐残梅到,花従半夜匀。

    旋消微覆瓦,狂下亦欺人。

    压竹时闻落,埋萱久未伸。

    山川蒙不解,楼观洗成新。

    拥褐僧方睡,开门客屡嚬。

    爨烟知岁稔,履迹笑吾贫。

    畦冻初生韭,泥融正卖薪。

    寒鱼争就汕,烛酒颇无巡。

    预喜田宜麦,盘餐饼饵频。

    昔与君同巷,参差对柴荆。

    艰难奉老母,弦歌教诸生。

    藜藿饱臧获,布褐均弟兄。

    贫贱理则穷,礼义日益明。

    我亲本知道,家有月旦评。

    逡巡户牖间,时闻叹息声。

    善恶不可诬,孝弟神所听。

    我见此家人,处约能和平。

    它年彼君子,岂复地上行。

    尔来三十年,遗语空自惊。

    松阡映天末,苦泪缘冠缨。

    子亲八十五,皤然老人星。

    安舆及禄养,平反慰中情。

    月俸虽不多,足备甘与轻。

    今年复考课,得秩真代耕。

    倚门老鹤望,策马飞鸿征。

    归来岁云莫,手奉屠苏觥。

    我诗不徒作,以遗乡党铭。

    〈君昔尝税居,与敝庐东西相望,武昌君见其家事,知非贫贱人也。

    此语未尝语人,俯仰三十年矣。

    因君西归,作诗言之,不觉流涕。

    关于诗人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