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建堤以卫民,民安赖堤利。

    设仍民受灾,堤存亦何济。

    洪湖寔巨浸,高堰为障蔽。

    犹虞盛涨时,莫御汪洋势。

    三坝建尾闾,节宣原有制。

    何人倡邪说,强与安名字。

    云开天然坝,每岁成故事。

    吸川所不恤,涝田所不计。

    惟保石堤固,河臣能事毕(叶)。

    以此云称职,夫谁不能逮。

    高斌觉此非,力排向浮议。

    戒以邻为壑,下河实受惠。

    但尚虞意外,添坝请予示。

    予谓三已多,况五可轻试。

    是与开天然,实同名略异。

    因与定恒规,率视昨岁例。

    仍旧贯者三,更新为者二。

    三犹涨不减,许可及次第。

    下河数县民,庶免饥溺累。

    昨过清江浦,名宦堤旁祀。

    皆昔保堤人,对民能弗愧

    截漕济灾区,初偶今成例。

    匪灾仍截漕,自我排众议。

    持筹慎所思,论亦经远计。

    独是秋稔处,官籴辄翔贵。

    陈陈致红朽,孰与资博济。

    以此足常平,市价自平易。

    德流则何有,效颇速邮置。

    湖南报有收,江右称乃积。

    二省听流通,天下可无事。

    补救殚我心,丰亨赖天赐。

    京庾实本根,储蓄贵有备。

    申命方伯臣,惠不可常试

    鸿龙运玉斗,纪序相嬗催。

    新烟引绿榆,兔目吐高槐。

    迩日频望雨,愁卜桑鸠啼。

    孰谓断魂节,忆昔别椒闺。

    东巡礼岱宗,凤翣聊相携。

    大故遭登舟,银汉不可阶。

    兹辰值忌辰,戚戚余怀悲。

    遣绪展斯图,图间有旧题。

    传神擅老牟,宛似秋气归。

    佳人闹扫妆,相聚𢷬寒衣。

    即今重织维,亲蚕馆复开。

    何当盆手三,怆念前人非

    向南气变暄,轻裘递日换。

    韶光始酝酿,野趣堪品判。

    含胎花倚墙,放眼柳笼岸。

    造物本无心,寒暑互轮转。

    回暖率同欣,迫冷多增叹。

    协时惟益钦,通政思以赞

    去岁秋河决,实因蚁穴漏。

    而何文过者,尚称未夺溜。

    谂知乃明罚,患成已无救。

    上旁溢波滔,下细流沙留。

    彭城当其厄,川狭人烟辏。

    杞忧谁则无,蒿目乏绸缪(叶)。

    今秋不可问,万口如一就。

    闻之为悚然,惄如调饥懤。

    人可谢无策,我宁得旁售。

    违议一亲视⑴,民艰验灾后。

    于无可如何,下策悉心究。

    石堤旧虽设,间作或缺透。

    发帑令补足,代赈惠民又。

    惟是举钜工,成匪一时骤。

    夏秋数月间,南望辄眉皱。

    幸报两汛过,额手感天佑。

    柏冬工亦落,崇墉牢且厚。

    以视茭楗固,仓卒或可守。

    从此黄楼边,闾阎安枕宿(叶)。

    救急诚少慰,永逸正难觏

    山庄泛月偶一逢,况值新秋清且美。

    过望而复蔽东岭,白傅诗中悟其理。

    急则计生因寻山,敌则气作且置水。

    跋马西峰最高处,下视东岭乃眼底。

    不踰时尚未黄昏,东海涌出银盘子。

    大千世界一广寒,枣叶须弥难比拟。

    徐徐策骑下崇椒,月随我共登舟矣。

    谢家高致昔留诗,别开生面惟予始。

    设云卿士在箕畴,旁求若济亦将企

    复阴便冀雨复施,作风又觉愁双眉。

    求全期善亦已甚,自解为公非为私。

    官家安得有私处,咄哉此言更失之。

    譬如我或行赏赉,已获仍求我鄙其。

    托怀着语无伦次,念切祈年读可知

    叠树扶苍岩,迸泉垂碧涧。

    委宛藏佳处,结构得禅院。

    无一物不度,如来之本愿。

    譬诸彼定水,有投斯必溅。

    窗罗鹫岭峰,阶俯猴江沜。

    强名般若台,般若是真幻

    在上曰天,在下曰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一章)在下曰地,在上曰天。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二章)由其仪矣,物则熙矣。

    (三章)仪其由矣,物则休矣。

    (四章)

    师友罗时彦,经书萃讲筵。

    真诠探月窟,妙理悟鱼渊。

    广厦无烦暑,分阴惜细旃。

    耽诗漫学我,努力且希贤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