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藕丝寿缕忆前吟⑴,九阅春秋此重寻。

    欢侍高年益康健,如斯百度讵厌心

    攀跻步崇岭,摩诘画中诗。

    岑壑依然在,川原望里奇。

    重来犹切切,欲去更迟迟。

    孤鹤唳层巘,孙梧擢老枝。

    苔纹迷近砌,鹿迹印斜岐。

    座静来青黛,窗虚浸曲池。

    怀恩常抚迹,忆昔更含悲。

    当日乾乾意,身肩始得知

    万里流沙远,千年老树沉。

    峄阳同贡篚,爨下异成琴。

    密理埋尘蚀,粗皮积雪侵。

    自然呈物象,久矣谢春心。

    拥肿非无用,葱菁忆布阴。

    子山今不作,谁与畅元音

    立春六出降韶年,先节堪称腊信然(是日未刻方立春寅刻即降瑞雪)。

    耐可重华列文会(御制),欣瞻睿藻点瑶笺。

    同云羃䍥符三素,朝霭棼煴布九天。

    禁漏晓传先霰集(臣传恒),斗杓寅指恰珠骈。

    东风运转灵威令,百谷精推汜胜编。

    星协农祥觇有庆(臣来保),琯吹太簇乐无边。

    兆秋迎气恩诚渥,昨夜今朝瑞正连。

    诗讵独教纪淳化(御制),美应普见产于阗。

    萦回迥向金铺舞,皎洁从添璐戺鲜。

    遂觉土膏行渐软(臣陈世倌),更看璧沼遇成圆。

    霏微漾影浮鳷鹊,缥缈凝辉驻偓佺。

    倒景晶莹明藻井(臣蒋漙),铺华杂沓印苔砖。

    瀌瀌乍欲迷空宇,霭霭全疑接远烟。

    爆竹声喧花并散(御制),青幡影飐蝶俱翩。

    信风才到飞腾遍,暖律刚回顷刻填。

    玉作阑干楼十二(臣汪由敦),银为宫阙界三千。

    青郊渗漉开平野,粉峤崚嶒露远巅。

    霄路斗酣龙夭矫(臣介福),松巢归认鹤蹁跹。

    繁英上下琼枝缀,曲盖逶迤蓬岛旋(是日幸瀛台)。

    绮句携来凭腹稿(御制),珠囊占得惬情田。

    上兰虬干妆逾好,太液鲛纹拂更妍。

    紫陌土牛耕始动(臣于敏中),红炉炭兽暖仍燃。

    辛盘擎出千丝缕,甲煎烧残万点涎。

    瑶圃菜挑三日后(臣董邦达),星桥灯剪浃旬前。

    点衣谢客曾闻宋,咏节张公昔号燕。

    祥映宜春辉宝帖(御制),声流解愠谱冰弦。

    竹窗快展时晴札,椒颂香分咏絮篇。

    官阁杯倾银凿落(臣王际华),御沟马踏锦连钱。

    偏师忆度平淮骑,逸兴谁乘访戴船。

    灞岸最宜寻好句(臣钱维城),袁门曾不废高眠。

    舞如彩凤翩双翼,装作雄狮怒两颧。

    润结鳞塍真利麦(御制),厚沾绣壤尽除蝝。

    泥融鸿爪循留迹,冻解鱼叉悟得筌。

    殷七催开原是幻(臣金德瑛),葛三描就果通仙。

    甜分西母来嵰谷,绀采东隅献广延。

    密不封条呈候速(臣庄存与),细能莩甲报时先。

    绫裁吉语斜飞胜,篾缆钩嬉倒曳鞭。

    积素光中诸事喜(御制),萌阳节里庶徵全。

    登台晃朗书云物,𤫽土潜滋验水泉。

    伫驾苍龙巡泰岱(臣窦光鼐),便驰羽檄定先零。

    发扬总藉咸和诩,宽大频闻涣号宣。

    人意一时忻盎盎(臣周长发),天容此日净娟娟。

    宫梅借助均弹萼,殿柳侵寻早吐绵。

    共许重茵抽秘思(御制),深惭授简耸吟肩。

    饼调十字堆馀说,茶试三清扫后煎。

    纪闰恰逢舒瑞荚(臣钱汝诚),暖寒好是趁芳筵。

    郢中歌曲高难和,虞陛赓飏盛可传。

    色拟圭璋盈北阙(臣张泰开),种呈穜稑溢南阡。

    鳌山寒映冰蕤放,鸳瓦光凝玉箸悬。

    泽布勾芒周远迩,占农心慰倍乾乾(御制)

    碧霄涌出银盘子,烟霏风漾清秋美。

    员峤河山图画开,壶天池榭琉璃里。

    今夕何夕乃中元,盂兰胜会梵吹繁。

    狮王法座七宝装,祗园优树千珠悬。

    谁撑宝筏中流处,闻有观音司其渡。

    人能如彼观音心,东土西天无来去。

    万点河灯照水明,无枝莲朵纷亭亭。

    疑是女夷惜秾艳,故放奇葩殿晚荣。

    星移月转催壶漏,桃笙高卧诗情逗。

    惟有秋蛩不解愁,阶除唧唧还依旧

    君子有所思,所思闾阎间。

    耕九而馀三,有备乃无患。

    呜呼斯民兮,安得免饥寒

    游山倏已晚,山房聊止歇。

    油云傍夕生,清籁振林樾。

    枕簟忽如秋,支颐逸兴勃。

    响增挂岩瀑,馡送覃松葛。

    鹤湿自梳翎,鱼戏仰承沫。

    清赏契素襟,无眠待明发。

    更拟放晴来,一宿栖崖月

    身居九重上,心固周寰宇。

    要识疾苦形,耳闻逊目睹。

    岂能辙迹遍,无逸时作所。

    有司承德风,兆庶沾恩雨。

    举近可例远,或不无少补。

    去岁秋稍霖,潦水积低田。

    泥淤转益麦,茁陇看芊芊。

    赈恤亦已施,闾阎飏炊烟。

    夹道近光民,数岂啻万千。

    曾无鸠鹄形,用卜家室全。

    藉是少自慰,大吏能勤宣。

    设使居深宫,安能知其然

    昔读濂溪书,每爱爱莲趣。

    是地名莲池,孰不生景慕。

    忆我丙寅秋,曾一至其处。

    今岁西巡归,保阳驻行辂。

    乘间复来游,散洒怡神虑。

    遥帷搴纵览,棐几凭搜句。

    置之若澄图,曲折高下布。

    浮屠亦传斯⑴,极乐可证悟。

    儒墨岂同道,吾兹故不赋

    中河之水来青齐,漕储浮送输京师。

    春常苦弱夏苦壮,节宣有道贵合宜。

    去岁霖雨成异涨,六塘达海疏泄迟。

    河臣束手窘无策,遂致蚁穴穿长堤。

    哀哉吾民罹水患,庐舍漂荡田淤泥。

    蠲租赈粟纵不惜,岂如乐业免溺饥。

    茭楗并力亟堵筑,宣房速就颇得之。

    设堤本以御民患,不免冲决患益滋。

    补偏救弊赖无隐,博施膏泽何稽时,临堤东望增吁嘻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