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乾隆 / 乾隆所有的诗词

    鹘之与隼如枳橘,鸷鸟之中俊莫匹。

    是皆其色杂苍黝,如雪白者万无一。

    矫然致此白将军,悚立一朵梨花云。

    玉架金绦不放去,尔行其义我行仁。

    严若郅都飞李广,问鹘何来来海上。

    兰台令史颂白雉,讵奋奇功酬豢养。

    鹘乎鹘乎,秋其德而辛其色。

    殊毛出众非改常,致用求真正相得

    蓟野今年经两度,苍山诏我无来去。

    春郊十雨兼五风,早计丰秋多黍稌。

    夏末望霖恐致灾,中夜时深云汉虑。

    无何得雨惜略迟,切廑闾阎鲜饶裕。

    兹来历历阅村郊,高廪如京原屡遇。

    粒馀仍复孳鸡豚,衣厚知先毕租赋。

    凭舆额庆为吾民,更希三白麦根护

    夜游山月当秉烛,水月恒同山月独。

    疏枝密叶错玲珑,横岭侧峰互□曲。

    灯筵锡罢云居遥,轻舆缓度升崇椒。

    缑山笙鹤俨若接,兴来拟欲招王乔。

    枫烟榛露凄清甚,涌金剑峡晶光淰。

    广寒底用驾虹桥,虚无幻境宁容审。

    山灵有意助姮娥,庆霄敛尽纤云罗。

    即景后赋胜前赋,我心先获惟东坡

    越角连吴根,被灾大都似。

    吴吏陈备悉,越牧或讳饰(叶)。

    所以蠲赈惠,遂因异倍蓰。

    徐察知其然,补救原同视。

    兹闻蚕麦歉,益切饥溺已。

    蠲租及截漕,次第施行矣。

    缓徵逮本年,例外苏疮痏。

    絜矩有常经,念此宁忘彼。

    申命诏吴中,民瘼虚心揣。

    其有灾重区,于越恩一体。

    致和已愧之,拯灾可更委。

    颙望九秋登,元气复闾里

    桥山钦奠爵,皇都将发轫。

    驾言御园返,东道取路顺。

    青郊宿雨晴,琼岛含芳润。

    良辰逢禊节,驻辇聊因近。

    古贵祈介祉,用三自魏晋。

    是日适元已,巧值乃偶仅。

    马射既罢陈,羽觞底须进。

    时和切深惧,保泰凛明训。

    信乐知彼曾,先忧审吾分

    静为山之仁,静复冬之贞。

    偶来阅冬山,真称斯室名。

    归根万叶落,复始诸虑澄。

    于焉契筦倪,讵止畅吟凭

    泛舟昆明携近臣,继善南来亦同舸。

    忽然博古谓盛世,袭彼汉名似弗可。

    笑而谓之意固佳,黑土原非沿劫火。

    未闻神池自尧乎(皆见三辅黄图),讵始茂陵刘郎那。

    道古且置言今时,即云袭汉我不辞。

    辟疆二万里以外,用兵才阅五载迟。

    西海一带皆吾属,岁岁入贡朝丹墀。

    伊犁耕牧日孳息,烽火不作宁边陲。

    一狼千羊非所喻,试问元封能尔为

    往岁山桃开,常有流风妒。

    今岁山桃开,风轻花满树。

    恒有仙露滋,而无软尘污。

    芳润疑江南,讶似梅英布。

    于桃实厚幸,十春艰一遇。

    于农贵乘时,布种虑迟误

    冷露暗滋秋草,着花红紫成堆。

    小凤贪餐竹实,合教一处同开。

    络纬送声秋至,蜻蜓弄影风凉。

    幽卉一丛舒艳,都来石畔寻香(题凤仙石竹画页)

    阶墀消溽暑,独步趁微凉。

    秀岭林含翠,横池苇欲黄。

    生衣披飒沓,寥宇眄苍茫。

    尤喜晶阳曝,平畴正晒秧

    关于诗人
    乾隆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 [175]  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